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4年8月下/第16期
当好“一线总指挥” “抓乡促村”助振兴
2024-08-20 16:32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路松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近年来,资中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丘区农业大县、百万人口大县县情,把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作为“一号工程”,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先后获评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乡村振兴先进县、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回头看”优秀等次。

资中县公民镇“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示范区。 供图/资中组

当好“一线总指挥”

充分发挥县委牵头揽总作用

县域是“三农”工作的主战场,县委书记作为“一线总指挥”,首要的是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一是抓系统性谋划。研究出台做好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并落实“五大振兴”配套政策、专项规划共18项;努力以改革方式解决堵点难题,主动实施县域城乡学校共同体改革、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着力解决中小学教育“城挤乡弱村空”和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二是抓集约化攻坚。集中有限资源攻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近三年整合65.08亿元用于“水电气路信”等基础设施补短,比之前五年投入总和多10.7亿元,有效解决170个村68万名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和110个村40余万名群众用气问题,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三是抓清单式落实。制定党建引领强县抓乡促村联户17条措施,从县到镇到村建立任务、质量、时限、奖惩“四定”责任体系,分类推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月度任务清单、季度督导清单和年度述职评议考核清单“三张清单”,推动各项任务人员、责任、工作、效果“四到位”。

建强“前沿作战部”

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基层支撑作用

乡镇是县域与农村的连接点,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支点和具体实施单元,最核心的是要加强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使乡镇成为带动乡村各方面发展的“龙头”。

一是扩权强镇赋动能。分批次赋予中心镇116项、一般镇108项县级行政权力,配套下沉县级事业编制313名,赋予乡镇对派驻机构人员考核考评权和主要负责人任免建议权;实施县级部门“大股室制”改革,推动下放权力事项无缝衔接。

二是严管厚爱释潜能。建立乡村振兴一线选育干部机制,制定优化乡镇领导班子7条原则,提拔重用乡村振兴一线干部200余名,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乡镇领导干部占比达97.55%。做实乡村振兴专项监督,常态化开展巡镇带村,巡察乡镇18个、村(社区)294个。

三是聚焦重点提效能。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分批次全域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投入1.85亿元撬动群众筹资筹劳1.99亿元,推动151个村旧貌换新颜。聚焦产业振兴,建立招商引资经费奖补机制,激活乡镇招引动能,今年以来,盘活乡镇闲置资产招引落地项目28个、总投资5.95亿元。

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于党建引领,在于将党建融入农村发展、嵌入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组织联建聚合力。采取“党组织+协会+企业+农户”的模式,组建县级产业党委8个,带动各镇跨村组建村级产业党委,推动产业抱团发展,乡村连片振兴。成立的资中血橙产业党委,有效延伸种植加销售全产业链,推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去年销售总额增长8.02%,进一步擦亮“中国血橙之乡”金字招牌。

二是乡村联治促和谐。开展干部联系群众大走访行动,每年集中2~3个月的时间组织6000余名干部下沉基层,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矛盾纠纷;建立“网聚民心·畅通民意”双向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搭建微信群,每日收集、办理、反馈群众意见诉求。2023年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0.6%。

三是乡风联育促善治。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全域建立以户为单位的乡风文明积分管理制度,将村规民约细化为具体积分标准,实行“积分”兑换和“红黑榜”监督奖惩机制,助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乡村治理新局面,赋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者系中共内江市委副书记、资中县委书记)

编辑:母婧潇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