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选调生实践锻炼泸县示范基地青苗党支部自成立以来,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持续抓好理论武装和调查研究,扎实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着力提升支部党员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坚持在“学”和“知”上下功夫,切实提升政治能力。一是全面系统学。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主线,制定《青苗党支部年度学习计划表》,列明学习主题、学习方式、应知应会等内容,组织集体学习8次,切实增强理论学习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研讨交流和学习成果通报50余次,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二是创新灵活学。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走出去与请进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学习活动。赴泸州市各区县红色教育基地实地参观学习6次,邀请泸县农业部门、泸县经开区为基地选调生开展乡村振兴、招商引资专题讲座2次,参与“学习强国”“川观答题”等网络平台知识竞赛累计200余次,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三是主讲促进学。推进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宣讲“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采取支委委员带头讲、宣讲团示范讲、任职村就地讲等形式开展宣讲20余次,推动以讲促学,以学促干。在“泸县青苗之家”微信公众号开设“青苗新知”和“青苗微党课”专栏,发布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文稿8期和党纪学习教育视频4期,开展“精准滴灌式”宣传推广,让党的创新理论持续浸润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朋友圈”。
坚持在“思”和“信”上下功夫,切实提升思维能力。一是“登高望远”,培养战略思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开展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等专题调研8次,撰写心得体会40余篇;从“思考全省全局政策制定”到“如何做通一家一户思想工作”,既亲身感受上级政策在基层如何贯彻执行,又深刻体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实际,在实践中树牢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二是“锐意进取”,提升创新思维。坚持扑下身子调研,调研足迹遍布泸县20个镇街、3个园区,形成宅基地制度改革、油茶产业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等调研报告4篇;坚持以群众为师,学习和运用群众自创“土办法”,在运用“土办法”办群众事过程中获得历练、洗脱稚气,练就应对基层各种挑战和困难的新本领真本事。三是“居安思危”,树牢底线思维。联合泸县县委办公室、县公安局等部门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传,服务教师150余名、群众1200余名,营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良好氛围;主动参与全省“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推进会,深入学习全省14个地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先进经验,深化对新时代“枫桥经验”认识,助力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乡村、平安乡村。
坚持在“用”和“行”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实践能力。一是聚焦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决守牢底线,做好任职村脱贫户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等工作指导,对标对表核查低保户、五保户新增调标信息,服务群众500余名,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泸县“双联双促”工作,基地18名选调生联系服务省市县18个重点项目,以专业知识助推泸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突出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开展涉水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大气污染防治宣传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1000余次,开展森林防灭火、采伐审批等宣传工作200余次,开展巡林护林、巡河巡田、自然保护地监测工作100余次,以实际行动筑牢乡村生态保护屏障。三是弘扬新风正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全面发力,参与泸县灾后重建安置村自治公约制定,让“小约定”发挥基层治理“大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纠纷调解工作10余次,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助力平安乡村建设。
(四川省选调生实践锻炼泸县示范基地青苗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