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蓬安县聚焦村级后备干部管理难、培养难等问题,规范完善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内容建设、日常管理、审查审核,推动“选育管用”工作全面提升。
精确建档,确保动态管理有案可查。规范化采集。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册、一镇一卷、全县一库”原则,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信息管理体系,将镇村两级通过“三荐两考”(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党组织推荐,组织考试、差额考察)方式选拔出来的846名村级后备干部全覆盖纳入管理。标准化审核。坚持“谁管理、谁把关,谁考察、谁审核”,规范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审查流程,推行村党组织一审、乡镇党委二审、县委组织部门终审的“三审”联动机制,实行档案审核签字留痕管理,确保档案信息详实准确。科学化归档。科学设计村级后备干部个人档案,明确“1+3+N”类必备资料,全面客观掌握村级后备干部成长动态。其中,“1”即《村级后备干部基本信息表》,“3”即《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记录表》《村级后备干部负面清单》《村级后备干部综合得分记录表》,“N”即《村级后备干部工作纪实资料》。
精细管档,确保成长进步有迹可循。“参干”管理严肃细致。参照干部档案管理模式对村级后备干部档案管理,组织专人对照党员数据库、相关文件等逐一审核,确保档案信息真实、可靠,做到目录清楚、装订整齐。坚持“一人一档”管理要求,对村级后备干部档案进行统一编号、集中管理,按照“一年一备、凡动必备”原则进行备案。动态管理实时更新。针对村级后备干部学历培训、奖励处分等情况的变化,3个工作日内补充完善,实时更新。新进或退出的村级后备干部,10天内必须建立和完善个人档案,确保档案的及时性、连续性、完整性。数字管理高质高效。建立全县村级后备干部档案数字库,对每份档案进行数据化分类、排序、编号入库,标明档案类别、所属村、编号、姓名等内容,实现“一人一档,一人一号”,以便快速查阅信息,为培养、管理和使用村级后备干部提供支撑。
精准用档,确保结果运用有效可信。科学制定“成长图”。采取“三级联动、一体培育”模式,县委组织部牵头,乡镇党委负责,村党组织配合参与,共同分析村级后备干部个人档案,科学谋划培育成长计划,设置“提能”课程,组织专项培训3次,助力后备干部快速成长。有效搭建“进步梯”。结合村级后备干部能力特点,合理分配至乡镇跟班学习、中心村(社区)顶岗锻炼。每季度深入项目现场、农家大院、田间地头,组织座谈测评会,倾听实践心得、解答工作困惑、测评日常表现,并及时将测评资料归档。对测评获优次数多的,可优先发展入党、年度考核评优,连续两年及以上年度考核获优的可优先进入村“两委”班子。今年以来,村级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12人,发展为预备党员26人。严格惩处“带病人”。常态化查阅村级后备干部《负面清单》,对存在违规违纪、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的及时清退,对经过实践考验不适应、不胜任的及时调整,对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谈话提醒。今年以来,有2人被约谈提醒。
(中共蓬安县委组织部 蒋怡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