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4年6月上/第11期
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 各地出实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工作部署推进会发言摘登
2024-06-06 12:02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现实紧迫感落实具体举措

泸州市委社会工作部

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要落实落细“壮马、轻车、畅路、聚力”的具体举措,切实解决“权小责大”“人少事多”等突出问题,确保基层长治久安。一是要以责任落实为“牛鼻子”,确保“畅路”破解落实到位。重点推动市县党委常委会和相关部门党组会专题研究“四十条措施”,落实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党建目标考核等举措手段,确保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推动并切实巩固。二是要以权责优化为“突破口”,确保“轻车”减负落实到位。厘清基层应减之负和应负之责,科学划分职责边界,让基层干该干的活、办能办的事、担应担的责。三是以力量配置为“关键点”,确保“壮马”赋能落实到位。突出在“有马”“马肥”“马出力”三个方面发力,配齐配强镇街干部、社区工作者和专职网格员等基层工作力量,常态化开展各类培训,逐步提高待遇保障,全面加强关心关爱、容错纠错,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四是要以制度机制为“强支撑”,确保“聚力”增效落实到位。坚持全市“一盘棋”,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机制相衔接,加强跨部门工作统筹和上下协同联动。重点建立调度监测、专项督查、评估考核等机制,以“清单制+责任制”落实各项措施,以项目化方式推进重难点任务攻坚,确保为基层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抓紧抓实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

绵阳市委社会工作部

绵阳市将把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一是聚焦“壮马”强化支撑,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科学核定社区专职工作者额度,健全社区干部薪酬体系,拓宽社区干部上升渠道,增强社区自我造血功能,鼓励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构建支撑更加有力的基层治理保障机制。二是聚焦“轻车”赋能减负,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严格落实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确保基层接得住、管得好;落实向基层下派任务审核机制,对有明确规定不属于社区工作的事项,坚决退出;统筹规范调研督查评比事项,促进基层将主责主业回归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来。 三是聚焦“畅路”协同联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理顺县直部门派驻乡镇(街道)机构管理体制,持续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做法;打造集党的建设、矛盾化解、服务代办等功能为一体的“全科网格”;推动“一站式解纷中心建设”,深化基层法治建设和矛盾纠纷调解;全面推广“i绵阳·爱家园”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四是聚焦“聚力”多元共治,延伸基层治理末梢。全面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大力培育发展能有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社会组织,探索驻区机构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工作机制,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多类别志愿服务等。

全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乐山市委社会工作部

乐山市全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一是规范权责“减负”,破解“权小责大”难题。动态开展权责清单调整,建立城乡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机制,以清“单子”减“担子”;“过堂清理”村(社区)标牌、标识,以减“牌子”瘦“身子”;构建“社区—综合网格—微网格”体系,实现“多格合一”,避免“九龙治水”。二是夯实基层“赋能”,破解“人少事多”难题。按照每万人城镇常住人口配备18名社区工作者的要求,设置乡镇社会事务中心、乡镇社工站等,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让基层有人干事;搭建数字智能平台,创新五社联动机制,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智慧社区、小区建设,让基层高效干事;建立分级培训制度,持续加强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让基层有能力干事。三是优化服务“增效”,破解“治理粗放”难题。立足乐山实际,持续深化“嘉里人”关爱、近邻社区等基层治理品牌,增强治理效能;持续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做法,整合力量开展志愿关爱帮扶,提升群众幸福感;建强小区组织、阵地,鼓励党员亮身份、主动参与治理服务;以“烟火万嘉”平台为载体,整合在乐央企资源参与城市治理,增强企业责任感。四是健全机制“明责”,破解“上热下冷”难题。着力构建党委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群众自治的“大社工”格局,凝聚社会工作合力。及时完善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强化组织推动、组织引领;按照“清单制+责任制”的方式,逐条细化举措,逐项落实责任;推行月调度、季通报、年总结制度,健全考评机制,确保落地见效。

以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为抓手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自贡市委社会工作部

自贡市以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为抓手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是健全工作体系,形成齐抓共管格局。推动设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构建市委统一指挥、组织和社会工作部门统筹协调、责任部门分头落实、目督部门督促推动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突出“壮马”赋能,提升基层一线干劲。通过工作力量下沉、审批服务下放、管理权限下移等方式为基层赋能。探索“基层点菜、部门上菜”赋权机制,调整完善乡镇(街道)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探索“县聘乡用”“乡管村用”等模式。三是着力“轻车”减载,回归服务群众本位。通过深入开展优化调整乡镇(街道)权责清单,减挂牌、减证明、减材料、减App、减会议、减检查、减考核、减创建“一清八减”行动为基层厘清权责边界。四是强化“畅路”提速,推动职能向下延伸。推动建设“智治盐都”管理平台,推动身份证办理、交通违法处理等政务自助服务向村(社区)延伸;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并向社区延伸,建立乡镇(街道)对部门的反向评价机制,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五是坚持“聚力”增效,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选取两个区县实施“兴村强社特岗”计划试点,实施社区工作者三年培育达标计划,推广“乡情小院”治理模式,构建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实施社区社会企业“三年倍增计划”。

强化统筹、突破、联动,推动“四十条措施”落地见效

广安市委社会工作部

广安市按照“壮马、轻车、畅路、聚力”基本思路,从强化统筹、重点突破、协同联动等三个方面发力,推动“四十条措施”落实落地、见行见效。一是强化工作统筹,以周密组织、科学调度抓落实。建立市委书记挂帅、分管市领导统筹、组织和社会工作部门双牵头、职能部门协同推进的领导机制;印发任务清单,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研究解决政策机制障碍、历史遗留问题、乡村两级实际需求等内容,围绕堵点、难点精准落实举措。二是突出重点领域,以逗硬执行、限期落实求实效。调整完善乡镇权责清单,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落实“基层减负码”登记制度,切实减少调研督查评比事项。理顺条块关系,增强街乡主体作用;积极引入社会组织、社区社会企业、新就业群体等各类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推动形成治理合力。推动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扎实开展社会工作者认定、社区职数员额核定、人员选聘培训等工作,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推动党组织和党员、驻村帮扶干部等力量下沉,办实事、解难题,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三是坚持协同联动,以机制创新、政策优化促提升。将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纳入对县(市、区)、市直部门目标绩效考核,倒逼部门转变思维、改进作风、提升效能;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建立乡镇、村履职能力评估模型。对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的调整进行“清单式”管理,将工作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实现长治长效。

“减负”和“赋能”双向发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凉山州委社会工作部

凉山州将坚持从“减负”和“赋能”双向发力,同时树立实干实绩鲜明导向,推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取得实效。一是聚焦“为车减负”,持续优化村级工作事项。研究出台切实可行的“松绑”政策,推动基层干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民服务上。厘清权责边界。全面厘清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权责,健全完善城乡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清单,确保基层干部履职有据可循。巩固“清牌”成效。按照“应减尽减、应撤尽撤”的原则,对全州2378个村(社区)活动场所挂牌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实行动态监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村(社区)和基层单位作为动态监测点。二是坚持“为马赋能”,着力强化党建共建联建。如进一步健全街道社区基层治理议事协调制度,推动社区与驻区单位资源共用、阵地共建、活动共办,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探索“五社联动”机制,抓好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提能,保持乡镇领导班子任期内相对稳定等。三是树立实绩导向,切实加强工作统筹整合。加强“督检考”管理。持续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让广大基层干部摆脱“不敢干”“怕能干”的心理;健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工作体系,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探索构建基层治理服务综合平台。支持乡镇(街道)建好以便民服务中心为重点的综合服务设施,“一站式”提供各类政务服务;指导乡镇(街道)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搭建治理服务社会化平台。

编辑:易贝羽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