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梦竹
插图/杨永
举行第四届 “四川工匠”命名大会,正式印发《礼遇“四川工匠”若干政策措施》,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在蓉揭晓……今年以来,随着工匠人才的高光时刻在四川接连上演,在鼓劲提气、振奋人心的讨论声中,学习工匠、尊重工匠、争当工匠的热潮持续升温。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充分彰显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这是顶梁柱,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如何才能培养和发掘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问题。
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沃土。让全社会都尊重技能、重视技能,才会有大国工匠的层出不穷、高技能人才的大放光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为人熟知,受人敬仰,甚至走上“红毯”、登上“荧屏”,收获全社会的真诚褒奖;短视频平台上,也有一批“草根匠人”,凭巧思和活力受到大量年轻观众热捧。但也要看到,在不少人的心里,仍然或多或少对“蓝领”技能人才存在刻板印象和职业偏见。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工匠事迹、讲好工匠故事、传播工匠形象、厚植工匠文化,组织大国工匠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让全社会崇尚技能、礼遇人才、学习工匠精神的氛围更加浓厚。
增强技能人才的幸福感、获得感,才能让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之路。降低落户门槛、提供购房补贴……为争揽技能人才,各地大招频出,体现了我国技能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在这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以真心实意的关怀礼遇厚待大国工匠、技术技能人才,优化薪酬待遇设计和职业发展通道,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和院校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探索技术技能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企业首席技师领衔模式等,让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更有干劲。
此外,还应该大力加强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职业教育是广大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也是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力量。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相比,技能人才的供给仍然不足,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还不够高。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必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脉搏,紧密对接社会和市场需求、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变化。要破解传统培养模式中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将产业资源、科技资源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支撑人才多探索、广实践,培育科技创新能力。
匠心聚,百业兴。期待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越来越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