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县全面开展“两个替代”行动,构建起生态循环农业链,让“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文/吉加巫乃 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陈贤凤
“过去我们用的是化肥,还得靠自个儿背到田地里,现在用有机肥替代化肥,不仅更绿色,还方便多了。”11月23日,洪雅县柳江镇兴胜村村民杨郑霞早早来到庄稼地里,将水管接到田边提灌站的水龙头上,给刚出土的油菜苗浇农肥。
杨郑霞所说的“有机肥”,是洪雅县通过水肥一体化管道输送到田地里的沼液。这也是洪雅县做好绿色防控,推行绿色农业发展的有益探索之一。
“绿色防控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必然要求。”洪雅县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书记王芳表示,作为农业大县,洪雅县做了很多探索,重点抓的是全面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两大行动。
聚焦“变废为宝”,洪雅县着力推动“生态包袱”向“绿色财富”转变 。今年初,洪雅县在“天府粮仓”柳江—东岳示范片,率先探索水肥一体化和沼液精量灌溉示范,目前已铺设沼液输送管网2万余米,还配套建设了田间沼液存储池、提灌站,实现沼液输送灌溉立体化、全域化。
同时,洪雅县还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四川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团队,建成绿色农业专家工作站,根据需要开展技术攻坚。比如,推广畜粪干湿分离、固液分离、厌氧发酵等新技术,建成以现代牧业、新希望乳业、东北片区为核心的三大种植养殖循环示范区,47家规模以上养殖场全部接入沼液输送管网;采取测土配方技术,根据沼液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含量,智能化控制调配水肥比例,等等。
“今年,洪雅县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5%,通过田间灌溉方式减少化肥使用20%左右,每亩节本增收约300元。”在王芳看来,实施沼液水肥一体化精量灌溉后,经沼化处理后形成的沼液可通过输送管道,以全密闭方式直接送到田间地头,既可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取用沼液有机肥,又减少了化肥用量,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实现“畜—沼—田”循环综合利用。
柳江镇推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供图/洪雅组
不仅如此,洪雅县还注重在病虫害绿色防控上持续发力。11月初,“天府粮仓”洪雅示范区数字中心暨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体系成功建立,该体系可实时监测“气象、墒情、苗情、虫情、病情”五情,推进信息化监测设备聚点成网,提高病虫害测报准确率。王芳告诉记者:“洪雅县还与专家团队建立了远程问诊、诊断报告、专业处置闭环管理机制,确保病虫害问题第一时间得到防治和处置。”(作者单位/吉加巫乃 中共洪雅县委组织部)(责编/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