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3年11月上/第21期
持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3-11-10 11:08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杨颖

织机上的川剧脸谱蜀锦。图/视觉中国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和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价值目标。从理论上讲,持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推动实现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实践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创造个性的全面发展;从实践上讲,就是要协调构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文明形态,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使这五大现代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支持、统一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将践行初心使命、坚持理想信念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一体,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现代文明提供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一重要论断反映出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一是保证了人的发展。《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共产主义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党的领导保证了公平正义价值目标的逐步高水平实现和具体高质量落实,有利于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是保证了文明进步。百余年来,党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进程上,前途虽光明,但道路仍然曲折,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明显增多。只有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原则,党才能在风雨来袭时始终成为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定盘星”。三是保证了使命一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百余年来,初心使命历久弥坚,内涵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不断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谱写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篇章。

始终坚持发展为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现代文明提供必要物质基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以物质富足为条件。一是人的发展依赖于物质基础。生产关系制约着个人自由的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决定着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并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支撑目标实现的首要战略部署,进一步表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以经济发展作为基础。二是实现共同富裕依靠物质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中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少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因此,在我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让社会充满动力和活力,让人人同享人生出彩的机会。三是建设现代文明依赖于物质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全新表达。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无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因此,四川应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四个发力”重要要求,加快推动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四川担当、四川作为。

秋高气爽,剑门关游人如织。图/刘慷

始终坚持文化滋养,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建设现代文明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不仅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厚底蕴,也赋予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厚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要求,既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一是提升人的素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的全面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培根铸魂的作用,浸润心灵、陶冶情操、塑造品格,对人精神富有、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也是中华文化发展最新成果。因此,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中,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二是夯实文明根基。文化是文明的血脉、基础、表现形态,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文化方面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应扛牢新的文化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全面落实好“七个着力”要求,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三是增强文化自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其“新”表现为在“五位一体”上都有新创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艰苦而不倒、受压迫骨更坚,中华文明之所以仍能够延续与传承,正是因为中华文化所传递出的精神与情怀,为新形态提供了“源头活水”。因此,要增强文化自觉,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大文章。(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责编/冯雅可)

编辑:母婧潇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