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农村
成都市青白江区:“党建+人才”双轮驱动 写好乡村振兴“人才答卷”
2023-09-26 12:31来源:四川党建网

近年来,成都市青白江区充分发挥组织引领和乡土人才“两个优势”,创新“党建+人才”工作模式,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注入新动力。

青白江区坪家村现代化种业基地。

强堡垒引头雁。组织牵线搭桥,在全市率先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党委,组建“首席专家+经营主体+乡贤达人”科创服务团队7个,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推广优良品种43个、推广适用技术27项,协助解决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问题31项,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5个,形成“党委领航、行业赋能、企业参与、能人齐聚”发展格局。精准谋划路径,推动5个镇全部建立乡村振兴工作队,走村入户摸家底、找症结,“一村一策”形成人才引育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攻坚方案24个、举措66条,差异化绘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战图”。党员带头归巢,面向乡贤达人、种养专家、技能工匠和在外本土企业家等重点人才,建立乡土人才智库,由党员担任“归雁联络员”,新引进食品加工企业10家,招引138名在外发展的乡贤达人返乡创业。十八湾村企业家刘建华接到村党委“招贤令”后,回乡助力十八湾村打造“中国萤火虫第一村”,带动村民年增收超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增长1.4倍。

青白江区十八湾村“杯盏时光”荧光文化乐园露营点。

优服务聚贤能。靶向发力招贤聚智,构建以《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建设若干政策》为统领、产业发展激励等5个专项政策为支撑的“1+5”人才政策体系,引育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专家1名,省“天府峨眉计划” 专家1名,省级“头雁”人才和致富带头人10名。组织联建共育人才,以“党建+”为载体,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属地龙头企业党组织开展联合党日活动,邀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科讲堂”等种养技术培训50余次,惠及基层农技人员300余人,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624人。集成资源扩能增效,整合各级涉农资金,出台乡村振兴配套政策27条,建立起涵盖人才专项在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池”,每年评选乡村振兴科技人才优秀项目,给予创业培训、创业补贴、金融信贷等一揽子扶持,“以奖代补”支持集体经济组织承接项目41个、涉及资金6000万元。

农技中心人员查看水稻长势。

搭平台聚合力。聚焦“内联”推进人才协同,依托陆港枢纽辐射带动功能,实施“党建+菜篮子”计划,成立四川农产品出口联盟,与省内60余个地区建立产销合作机制。整合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中心等涉农部门,兴迪家庭农场、福泉生态种植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组织负责人,成立农林经管人才团队80余个,利用国际班列出口攀枝花果蔬、夹江茶叶等2000余柜。围绕“外畅”促进智力共享,立足内陆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高地定位,积极搭建人才国际交流平台,通过承办成都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论坛等大型活动,链接2000余名中外农业技术人才献智献技;厄立特里亚总统伊萨亚斯到访成都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详细了解了食用菌基地立体化、标准化、集约化栽培模式后,表示“希望把青白江的智慧农业带回国内”。扣紧“中试”促进产业升级,抢抓建设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基地机遇,以“农业中试”为切口,建立“干邦亚石斛庄园”“果蔬高效栽培技术基地”等优良品种小试、中试基地13个,联系省经作所党组织,建成农业科研示范基地10个、专家工作站2个,带动片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0余万元。

专业技术团队利用植保无人机远程撒药。

(成都市青白江区委组织部 刘浩南 杨殊)

编辑:巫乃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