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2023年9月上/第17期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四川
2023-09-07 15:28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王彬彬 罗杰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四川篇章,要发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四川优势,探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四川模式。


美丽的泸沽湖。图/罗萍

发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四川优势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同样地,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四川篇章,既要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又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域定位、生态承载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四川省情、凸显四川优势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四川模式。四川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独特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明确指出四川作为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的独特生态定位,要求四川必须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巩固四川在全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为四川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方向。二是资源优势。四川淡水资源清洁优质、总量大、人均占有量高,区域内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清洁能源资源特别是水能资源、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资源较为丰富,钒钛、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大、可开发程度高。三是生态优势。四川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造就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四川森林覆盖率高、林草湿地多、空气质量优、水质土壤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高,造就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四是产业优势。四川清洁能源制备产业规模大、质量优,清洁能源应用产业底子好、发展快,大数据、高新智造、先进材料、智能终端等产业提档升级,钒钛、稀土清洁生产、高效利用、高能应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生态文化旅游、阳光森林康养、绿色有机农业等绿色低碳产业实现质量跃升。

探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四川模式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明确以此统揽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征程上,四川各区域要结合实际条件,探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四川模式。

一是成都平原经济区“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公园理念”模式。依托成都、绵阳科研创新聚集高地、川内一流高校优质科研平台与前沿领域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生产研发平台,开展绿色低碳技术“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全研发链条突破,布局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设计研发总装、晶硅光伏、锂电材料等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产业。以打造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为契机,提高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二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环保优先、生态文旅、惠民富民”模式。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地位突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丰沛,以保护性开发为主。重点布局水光风能制备产业,大力发展碳汇经济,统筹利用川西高原雪山生态、草原景观、天文科研、长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等资源,发展高山滑雪、星空露营、野外探险、户外漂流等新兴旅游项目,促进当地居民通过经营餐饮、民宿增收致富。

三是川东北经济区“绿色化工、生态农业、以农促增”模式。川东北经济区依托能源资源优势,推进天然气资源规模化、有序化开发,发展健全天然气制备、储存相关产业。依托气候适宜、土壤良好等生态优势,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产品,开展稻药轮作、稻田观光,提高农业附加值。

四是川南经济区“工业转型、高新智造、沿江开放”模式。巩固扩大优质白酒、医疗等传统优势产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布局动力电池、智能终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总装等低碳技术型产业。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推动宜宾港、泸州港资源深度融合,高效集约发展。

五是攀西经济区“战略矿产、优势农业、林草致富”模式。围绕攀枝花丰富战略性矿产资源,布局钒钛与稀土清洁生产、高效利用、创造性应用相关高精尖技术产业。依托攀西地区丰富的光、热气候资源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打造攀枝花芒果、米易樱桃、会理石榴、冕宁油橄榄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依靠凉山州林草资源、攀枝花气候资源,布局以森林氧吧、阳光城市为核心的新兴康养产业,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责编/刘艳梅)

编辑:易贝羽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