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2023年9月上/第17期
谱写新时代美丽四川新篇章
2023-09-07 15:21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罗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来川视察时对四川在全国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在民族复兴伟业中的担当使命和应该为全国大局作出的贡献提出殷切期望和嘱托,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我们要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抓好美丽中国建设的部署落实,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四川。

锦江交子公园段。图/陈开世

营造崇美氛围,建设全民行动的和美四川

加强生态文化培育。深化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的生态文化意识传播,推进生态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全过程,全面搭建生态文化宣教平台。不断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各级管理人员的生态环保意识,组织举办针对企业管理层的企业家生态教育培训班、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关研讨会等,积极培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道德规范,正确认识并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之间的关系。深化拓展川渝作家环保行、“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品征集等活动,利用各类宣传平台,推广生态环境警示、自然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宣传主题。

推动全民行动建设美丽四川。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为共建美丽四川作出更大贡献。引导转变生活方式,坚决反对过剩消费和攀比消费,鼓励使用环保装修材料,积极推广建设生态住宅区和低碳社区,推动垃圾分类和废弃物回收利用,鼓励绿色出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推广科学种田、科学养殖技术。推动厕所革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处理。利用各类生态教育基地,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保护实践,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巩固和强化生态行为。

保护和谐生态,建设环境宜人的秀丽四川

统筹推进生态系统保护。筑牢“四区八带多点”生态安全格局,加强长江、黄河等重要江河生态带系统保护和综合治理。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全面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加快创建贡嘎山国家公园。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统筹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持续开展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开展生态系统、重点生物物种及重要生物遗传资源调查等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完善生物多样性观测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国际(地区)合作,宣传推广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和成果,提供全球多边生态环境治理四川案例。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末端严治”的大气污染闭环治理体系,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加快推动全域空气质量达标。开展重点河湖内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严格落实河湖岸线管控和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持续提升长江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和补给功能,推进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加快形成美丽河湖新格局,建设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沿江、环湖风光带。筑牢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土壤安全基底,开展长江黄河上游土壤风险管控区建设,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地块准入管理,深入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声环境质量,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加强环境风险防范与化解。

营建美好家园,建设共同富裕的幸福四川

着力建设城乡宜居环境。科学制定城市规划,探索美丽城市各美其美的建设路径,有序开展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功能。注重城镇科学规划,分批分类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加强县域中心镇环境综合整治,保护修复具有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的建构筑物。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系统保护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田园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等,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优化城旅一体的空间结构、主客共享的旅游休闲服务,让四川特有的美食、美景在风格各异的餐馆、茶馆、广场等地呈现,营造绿色、低碳、安逸的生活环境。

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全力推进碳达峰行动,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加强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示范,建设世界级优质清洁能源基地,构建多能并举、协同发力的新能源体系。加快构建“一横五纵多线”航道网,创新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配送模式,大力推广新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提升铁路系统电气化水平。加快推进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加快制造业数字赋能,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动生产过程清洁化。深入推进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全面开展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化改造。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与生态保护修复产品的交易渠道,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基地。

赋能高效治理,建设以文化人的魅力四川

创新完善现代治理体系。建立健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提升监测监管和执法能力,强力督察、严格执法、严肃问责。完善美丽四川建设法规标准,研究建立美丽市县、美丽村镇建设标准体系,鼓励开展各类涉及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的绿色认证。统一规划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要素感知系统,逐步完善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快建设美丽四川数字化治理体系。深化产学研协作,围绕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要区域,强化环境经济政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研究,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繁荣丰富巴蜀文化。提高出土文物和遗址保护能力,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促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加强长江黄河流域、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节日,开展民俗活动。立足全省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四川生态资源优势,创作具有巴蜀特色的短视频、微电影、歌曲,编创诗歌、散文等多种形式的生态文学作品,打造美丽四川系列文化品牌。(作者系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责编/王瑾)

编辑:易贝羽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