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3年6月上/第11期
“西南有巴国”——走进罗家坝遗址博物馆
2023-06-07 11:17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王瑾

从达州向东北行50余公里,坐落着四川省目前已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巴文化中心遗址——罗家坝遗址。

今年4月27日,历时五年多时间建设的罗家坝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基本陈列以“西南有巴国”为主题,分为“揭秘罗家坝”“寻踪觅巴国”“考古巴王城”三个单元。走进博物馆,一段尘封了3000多年的巴国文明徐徐展开。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外景。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主题字。

“揭秘罗家坝”

罗家坝遗址年代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下延至秦汉时期,是探索巴文化起源的重要地点,和成都金沙遗址、古蜀船棺葬遗址,并称为“继三星堆之后巴蜀文化的第三颗璀璨明珠”。

“这里主要集中展示珍贵出土文物。”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副主任鲁攀介绍,第一展厅“揭秘罗家坝”的第一个主题“从罗家坝遗址出发”重点展出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等各类精美文物,同时解读文物纹饰丰富内涵,诠释罗家坝遗址所蕴含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沿着展厅主题行进,“川东一隅” 巴山渠水、始居坝上,“王侯气象”渔猎农桑、知兵善战、器以藏礼等主题内容丰富,运用地形沙盘、剪影等多样化形式介绍了罗家坝遗址的地理位置与古环境概貌,还原了罗家坝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

在一众文物中,鲁攀着重介绍了展厅中间依次排列的三件镇馆之宝——水陆攻战纹铜豆、狩猎纹铜壶、铜印章,它们曾入选《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铜印章。

狩猎纹铜壶。

水陆攻战纹铜豆。

“寻踪觅巴国”

第二展厅,依次是“巴之源”“巴之脉”“巴之邻”“巴之踪”展陈主题。

“巴”字青铜文化柱与张幕构建出扇形展示空间,弧形纱幕上隐约闪现极具巴国色彩的词汇和不同写法的“巴”字光影,在这里,“巴之源”主题展示着巴族由来与历史传说。

“1999年以来,历经八次考古发掘,罗家坝遗址累计揭土面积5700余平方米,出土青铜器、陶器等各类器物3000余件。”采取地图模型结合投影与坡度版面,“巴之脉”主题展示了早期和晚期巴文化的分布区域、发掘成果与出土文物等信息,将巴文化从起源、发展到流变的历史图景详细展现在眼前。

“巴之邻”“巴之踪”展现着巴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土家族与巴人之间若有若无的神秘联结。

“考古巴王城”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外部造型像古代巴人的一只“眼睛”,因此被称为“巴之眼”。如何让“巴之眼”成为世界看见“巴文化”的重要窗口?罗家坝遗址的未来还有哪些可能?

在第三个展厅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第三展厅的内容分为两个单元,其中“坝上寻巴”以罗家坝考古大事记为主线,魔屏互动多媒体讲述勘探发掘历程、展示文物保护工作与学术研究成果。“坝续巴心”介绍以罗家坝遗址为代表的巴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以及巴文化相关产业发展前景。

如今,罗家坝遗址已被正式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罗家坝遗址博物馆,不仅是研究、展示巴文化的重要学术平台和窗口,还将成为世界看见“巴文化”的重要窗口,在世界范围内传承好巴人精神、弘扬巴国文化。(供图单位/中共宣汉县委宣传部)(责编/张微微)

编辑:易贝羽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