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3年6月上/第11期
人才招进来,如何干得好留得住——政策暖心服务贴心干事舒心
2023-06-06 16:36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刘艳梅

“两年合同聘任即将期满,是去还是留?”这是年初一直困扰沈亚威的一个艰难抉择。作为宜宾首个聘任制公务员,过去两年,沈亚威参与并见证了宜宾三江新区的飞速发展。“去,则意味着之前的努力将付诸东流;留,将面临举家搬迁的诸多不易。”沈亚威很是为难。

进退两难间,组织找到沈亚威开展谈话。经过深入细致的实绩考核和聘期目标绩效考评,结合平时考核、年度考核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同事、服务对象的调研座谈,沈亚威较为出色完成了聘期各项目标任务,充分发挥了聘任制公务员的特殊作用,多方一致给予好评,组织上同意续聘。面对组织上抛出的“橄榄枝”,今年3月,结合本人意愿和工作需要,沈亚威确定继续留下来,续聘期限为3年。

沈亚威(右二)陪同金融机构参观考察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川南创投中心 供图/三江新区财政金融审计局

沈亚威的留下,是才与城的“双向奔赴”。在宜宾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谢玉平看来:“三江新区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营商环境等是重要加分项,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宜宾对待人才的态度,以及为人才搭建的能够施展拳脚的舞台。”

因地制宜 用好政策留住人才

来宜宾之前,沈亚威曾在葛洲坝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负责基金和投融资业务。202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沈亚威了解到宜宾要引进聘任制公务员。

工资待遇、人才公寓、安家补助等优惠政策,让沈亚威很是心动。最关键的是,作为四川省首个省级新区,宜宾三江新区的发展前景让沈亚威觉得“这是一块值得拼搏的热土”。

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让沈亚威顺利考入三江新区财政金融审计局。2021年3月,区管委会与沈亚威签订了聘任制公务员合同,聘任他为区财政金融审计局投融资高级主管,聘任期限2年。

到岗后,沈亚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经验优势,在推动国资监管制度建设、推进国企改革转型和重组、筹措产业发展资金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用好政策留住人才。”三江新区(临港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罗增科认为,“政策暖心,人才才可以充分释放才能。”年薪40万元、一套90平方米左右的“人才公寓”免费住三年、一次性发放聘期内安家补助8万元……三江新区拿出的真金白银,让沈亚威直言“三江新区对外来引进人才的政策很有吸引力”。

优化服务 做实关爱留住人才

吸引沈亚威留下来的,除了好政策,还有三江新区的贴心服务。“好政策加上好服务,才能让人才更好地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三江新区(临港经开区)党群工作部部长严建军表示。

对此,沈亚威深有体会。“刚来那会,因为语言不通、人员不熟,工作开展起来比较有难度。”为了尽快让沈亚威适应新环境,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经常约他一起吃饭、运动,带他了解宜宾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

宜宾市委组织部定期回访、谈心交心、重要节日慰问等制度的落实开展,则进一步加深了沈亚威对宜宾这座城市厚待人才的好印象。

去年7月,三江新区召开全区年轻干部人才座谈会。会上,宜宾市委常委、三江新区(临港经开区)党工委书记何永宏深情“告白”:“近年来,三江新区经济社会取得全面发展,离不开广大青年人才在这片热土上拼搏奋进、奋勇争先,我为大家的奋斗而喝彩。”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三江新区对人才发自肺腑互相成就的态度和决心。作为聘任制公务员以及外地引进人才代表,沈亚威受邀参加座谈会,“三江新区对人才的关心关怀让我感觉很温暖。”沈亚威表示。

今年聘任期满前,一场谈心谈话在财政金融审计局办公室展开,“因工作关系长期和妻子两地分居,如果留下来,配偶就业和孩子入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沈亚威的诉求,组织听在心里。区党工委决定为其解决后顾之忧,随即开始协调安排沈亚威妻子的就业问题,而他的女儿,则可按照宜宾市引进人才子女入学“专属福利”协调就读。

一项项暖心的服务,无不展现宜宾尊才、爱才、惜才、重才的浓厚氛围。这也成为沈亚威“说服”自己留下来的重要理由之一。

搭建平台 用事业留住人才

以待遇留人,让人才收获同工作成果相匹配的物质回报;以情感留人,能进一步提高人才在“第二故乡”的归属感。对沈亚威来说,他最看重的还是这片能让他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热土。

从大的外部发展环境来看,近年来,三江新区经济总量快速跃升,动力电池、智能终端这些千亿级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很大。沈亚威觉得这块蓬勃发展的省级新区“大有可为”。

从小的内部发展平台来说,用人单位也为沈亚威提供了施展拳脚的空间。2022年8月,因工作业绩突出,沈亚威兼任了三江新区财政金融审计局副局长,实现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尽展其才”。而这,也正是组织对他过去一年多来业务能力和工作成绩的肯定。

“比如,去年他牵头指导区内国有企业设立了5支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约105亿元,主要投向新能源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基金招商新模式助推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又比如,他牵头完成了三江新区金融数据的统计体系建设,创新出台《金融业发展优惠政策》及《金融机构激励评价办法》,极大调动金融机构助力三江新区发展的主动性……”说起沈亚威的工作业绩,三江新区财政金融审计局局长龚勋赞赏有加。

回忆两年多来的奋斗点滴,沈亚威感慨颇多:“三江新区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我对新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这里工作感觉很充实、很有成就感。”

如今,确定要续聘后,沈亚威悬着的心踏实了,“按照《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明确聘期满5年,符合相关规定的,可以转为委任制公务员。”这无疑给沈亚威吃了一颗“定心丸”。加班加点撰写关于深化国企改革推动三江集团升AAA主体信用评级的报告;深夜召集专班人员研究“城市开发—房地产—金融良性互动”创新发展模式……尽管愈发忙碌,但沈亚威的干劲更足了。(责编/陈贤凤)

扫一扫,观看视频

编辑:黄敏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