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干部论坛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 助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2020-11-18 15:33来源:成都《先锋》

毛军

近年来,成都社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中,服务业不断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当前及“十四五”期间,成都以新发展理念探索新时代城市发展模式,积极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引导生产性服务业融入公园城市建设,并围绕城市能级提升、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扩容提质,赋能产业发展,努力将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为成都服务业新品牌。这将有助于把成都打造成我国西南地区面向全球、服务全国、引领区域的服务新高地,助力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生产性服务业是公园城市的重要产业支撑

公园城市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公园城市的建设需要城市具有超前的发展理念、较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拥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生态环境,具备强大的资源集聚、要素配置和创新发展能力。其中,对产业现代化、国际化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从世界经验来看,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生产性服务业也成为公园城市提升城市能级的重点发力领域。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为农业、工业、贸易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各类服务行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下,我国日益深入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但是经历了30多年高速增长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约束、成本上升等瓶颈,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增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顺应产业分工日益细化的发展趋势,以市场引导和创新驱动,突破粗放型产业发展路径的局限,为农业、工业、贸易提供高效的专业服务。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相关产业现代化、国际化,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近年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在信息、生物等领域出现关键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促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升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大城市具有市场规模大、产业发达及带动能力强、人才密集等多种优势,能够快速集聚资源,优化要素配置,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推动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不断创新服务的业态和模式,引领城市产业变革,优化城市的资源配置和空间拓展能力,从而提高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对提升城市能级起到重要作用。而公园城市是新时代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城市建设的积极探索,体现了从城市建设逻辑从“产—城—人”的工业逻辑向“人—城—产”的人本逻辑的演变,从生产导向向生活导向的转变,从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的统筹和功能的融合。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工业、都市农业、城市生活服务业一起,共同奠定公园城市的产业基础。信息、金融、研发、物流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动农业、制造业、生活服务业向高端化、数字化发展,也带动自身产业的升级。这一过程不仅带来生产组织方式的改变,也通过对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改造、城市环境的优化和生态环境的净化,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公园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

成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良好

近年来,现代服务业在成都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之下,不断发展壮大,为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奠定了重要产业基础。2019年,成都市服务业增加值达11155.9亿元,增长8.6%,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分别排名第3、第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4.4%。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现代商贸、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科技研发、信息服务、会展服务等较快增长,新行业、新业态、新服务创新发展,与制造业、农业增进融合,开放水平持续提高。

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新行业、新业态、新服务不断出现。作为国家重要商贸中心城市,成都电子商务产业发达,2019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高达2.2万亿元,比“十三五”初期翻了一番;其中网络零售额全国主要城市中排名第6,同比增长22.6%,限额以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15.0%。电商新业态不断呈现,线上线下融合加快,生鲜电商、直播电商以及电商服务业也获得快速发展。今年9月,作为首批试点关区,成都实现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业务全面落地,将有力推动成都跨境电商全业务模式快速发展。2019年,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研究与实验发展、科技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较快,增速达到22%~32%之间。金融业稳步发展,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比上年末增长5.3%;在“交子之星”经济证券化倍增行动计划的推动下,新增15家上市公司;保险业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11.9%。成都于2018年入选“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城市会展业竞争力处于全国前列、西部首位,2019年共举办200多个国际性展会。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融合增进。近年来,成都以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和新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为目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五大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会展经济、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旅产业和生活服务业五大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全面构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供应链+”为核心的新经济业态,形成“5+5+1”产业体系。成都将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流通业集约式布局在14个产业生态圈、66个产业功能区,形成“产业体系—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三级协同支撑体系,进一步增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

三是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水平持续提高。成都是内陆城市对外交流的典范,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进出口在西部主要城市中排名前列。2019年,成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1%,其中服务出口同比增长37.8%,新兴服务出口同比增长36.7%,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同时,成都积极建设对外开放平台,目前已落户成都的301家世界五百强中,相当一部分从事金融、咨询、物流等行业,进一步提升成都生产性服务产业的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同时,成都积极推动“走出去”,带动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在内的产能、技术和服务出口,融入“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国际合作。成都是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两大起点枢纽城市之一,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双国际机场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物流服务能力突出。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入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按照建设公园城市和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要求来看,成都还需要从加快产业自身发展和进一步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方面着手,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扩容提质,建成与公园城市发展目标一致的生产性服务业高地,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乃至西部服务业发展。

一方面,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结构调整升级,扬长补短,扩大产业规模,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并按照公园城市发展的要求,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

一是发挥商贸、物流行业的规模效应,重点提升服务品质,积极拓展新服务功能,促进传统优势行业增容降本提效。加快商贸、仓储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发展“智慧流通”和“智慧物流”,打造网络销售平台、智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等;鼓励企业多业态融合和拓展服务功能,支持有实力的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服务、向供应链管理服务商转型,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发挥双国际机场、国际班列的交通运输优势,大力发展国际商贸物流;依托农业产业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提升食品和医药专业化冷链物流等。

二是大力推动会展、金融发展,支持培育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生产性租赁和商务、节能环保、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法律和财务等新兴生产性服务行业。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供应链+”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创新应用,改造传统业态和拓展服务领域,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并强化创新生态链协同,加快与先进制造业、高端农业的融合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产业内部的融合,从而提升全产业能级。

三是按照新的城市总规和公园城市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一般地,围绕主体功能区的核心产业,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形成“主导产业引领、生产性服务业协同、生活性服务业配套”的基本建设格局。在主体功能区和产业功能区建设中,注重提升功能区的生态价值,以产城融合为导向,进行统筹规划和功能布局,充分突出宜业宜居特点,促进功能区的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有机结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逐步推动公园城市“人城产”建设理念的落地实践。

另一方面,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积极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对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正值“十四五”时期即将开启之机,成都可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和路径进行重点设计,并出台相应的发展方案和行动计划,稳步推进产业发展。

二是进一步完善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针对生产性服务业具体行业发展水平的不同,实施差异化支持政策。对物流、批发、仓储等传统行业,鼓励信息化改造和集约化发展,在税费、专项贷款予以支持,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对信息服务、技术服务服务等,特别是创业型企业,可建立由政府牵头成立的投融资基金,实施容错机制,并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导社会资金共同支持行业发展;对法律、财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要予以一定保护性支持,并鼓励以企业并购等方式扩大规模,逐步做强。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人力资本投资政策。引进生产性服务业稀缺的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搭建技能培训、人才培养平台,增强人才储备;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特定人群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劳动供给。

三是进一步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扩大对外开放,在复制推广成熟经验的同时,先行先试,进行制度突破,主动引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头部企业和重大项目落地,同时,大力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服务进口和服务外包,加深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的项目合作,聚集国内外优质要素资源,逐步提升服务品质,扩大服务市场,提升成都的科技、金融服务在全国的影响力。其中,结合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需求,重视绿色科技、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引进和项目合作,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服务支撑,并逐步达到这一领域的国内外先进服务水平,最终实现服务输出。

此外,成都还要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探索生产性服务业融入公园城市建设的机制和模式,为生产性服务业扩容提质助力公园城市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和城市环境。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编辑:易贝羽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