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干部论坛
党建引领 科技赋能 推动高校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2024-04-09 10:05来源:四川党建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核心技术突破策源地和人才培养主阵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内江师范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扎根地方、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新时代师范大学建设之路。

强化学思践悟,坚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方向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二是加强思想建设。扎实开展主题教育,通过党委会、理论中心组、专班学习等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转化为思想武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党建与科技工作相互促进,突出学科技政策、学业务知识,把党建学习重点与科技工作热点难点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全体党员干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三是加强组织建设。坚持融合创新,开创“党建+科技”融合体系,推进党的建设与科技创新工作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将教师党支部建在学科上、建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上、建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上,精准实施有组织的科研,使学校成为科技攻关的主战场、原创性成果的孵化地,以科技工作实际成果检验党建工作成效。

强化示范引领,夯实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根基

一是高质量打造人才队伍。学校党委注重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战略研究,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专业建设,修订完善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全方位培养引进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基础学科人才等。对标竞进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引进教授、博士200余人。加强领军人才、突出人才、学术骨干梯队建设,送培博士研究生130余人,培训教师1500余人次,为学校科技创新工作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目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党员比例达63.4%,博士、硕士中的党员比例占比77.98%;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省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教学名师、市创新人才共计24人。

二是高标准推进支部建设。学校党委下设二级党组织21个,其中二级党委18个,党总支3个,二级党组织共下设党支部111个,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62名。在各级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下,累计建成包括教育部基地在内的省部级平台8个,市厅级平台15个,理工科二级学院实现了市厅级以上科研平台全覆盖,省部级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的负责人及学术技术带头人党员的比例均超过80%;学校党委被四川省委授予“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水产学科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纳入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予,并予以重点支持。

三是高水平开展科技创新。注重发挥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围绕重点关注领域布局科研创新团队;建立电子屏、网站、公众号等线上线下阵地,对学校优秀科研团队、个人、成果进行广泛宣传,激发师生创业干事的精气神,科研成果的质量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十四五”以来,累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3项,其中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系内江师范学院历史上第一个部级科研成果奖;申报国家级项目220余项,其中党员教师申报率高达70%,获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0余项,项目负责人党员占比超过75%。2023年,获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40项,首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外国学者研究1项,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社科规划年度项目立项数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

强化服务地方,提升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质效

一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学校党委坚持把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最大限度把高校人才优势、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科技成果供给质量和转化效率明显提升。“十四五”以来,获授权(登记)的专利、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类成果2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96项;累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8项,合同经费104.3万元。2023年,学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0项,到账经费51.42万元,均创历史新高,为推动地方水产、精细化工、建筑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是落实“三链”融合改革。学校党委结合自身优势,明确重点发展目标,积极推动“三链”(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改革,深化政产学研用结合,推动高校科研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十四五”以来,先后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科研项目520余项。2023年,与上海海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22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内江市东兴区人民政府、四川省内江监狱分别共建“全国革命老区发展史收藏馆暨史志馆”和“预防再犯罪研究中心”;全省地市州首个“公益诉讼检校合作基地”在学校成功落户。

三是发挥服务社会功能。学校党委始终坚持把服务社会作为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综合优势,在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上贡献智慧与力量。近三年累计培训指导农技人员5000余人次,20余名教授、博士、科研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解决技术瓶颈,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园区增效。推广应用功能性饲料系列产品8个,育成省级主推新品种6 个,应用面积达2万余亩,企业实现产值超过10亿元,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扎实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大力推广大千艺术,弘扬峨眉武术文化,多次指导、参与地方大型文艺演出及体育赛事,在传承、 发展、 引领区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需要新担当。内江师范学院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持党建引领、科技赋能,把高校人才集聚的“势能”转化为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能”,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四川省委党校第32期中青1班学员 内江师范学院科技与学科建设处处长 何佳)

编辑:杨博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