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党员文汇
每个党员心中都应有座诗画灿烂的“敦煌”
2022-07-07 10:46来源:四川党建网
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的墙上写着一句话:“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几代莫高窟人因为对敦煌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敬仰,扎根大漠,痴心守护,在黄沙漫天、气候严苛、物资匮乏之下,倾尽一生守护着莫高窟“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樊锦诗正是这样痴心的守护者。

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樊锦诗为莫高窟带来了“永生”,不仅在石窟考古、佛教美学、典籍研究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新成就,更是开创了“数字敦煌”的历史先河,位于敦煌的数字资源库让全世界的人都能通过网络全景欣赏莫高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坚守信仰,阻断了莫高窟上市、进行商业化开发的脚步,为祖国留住了一份完整的文化传承。她用一生告诉我们,每一位党员的心中都应有一座自己的“敦煌”。

“敦煌”是一份严谨求精的执著。在《我心归处是敦煌》里的那个时代,物质上是匮乏的,精神上却是充沛丰盈的,那是知识分子对学术研究,对人生信仰精益求精的追求。书中苏秉琦先生的一段话让人备感振奋,假如我们不肯甘心永远处于落后的境地,就需要好好地保护我们先民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遗产,然后再看这一切物质生活方面的发明和改进对于当时经济和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种种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这不仅是对文化的保护,更是对文明演变、信仰追寻的一种极其强烈的责任感。在伟大面前,世俗名利,微不足道。

“敦煌”是一场大浪淘沙的沉淀。透过樊锦诗的一生,我们能感受到无数个有信仰的党员的激情与活力,无数个有信仰的青年愿意为国家的利益去荒凉边陲开拓奉献、沉浸一生。世俗繁杂,地区的偏远、经济的困窘、家庭的牵绊、柴米油盐的平庸,足以消磨太多的斗志,让大多数的故事成为事故。或许,青年的樊锦诗们也曾经历过迷茫,可最终他们内心的信仰和对“敦煌”的爱,战胜了大半生面临的一切苦难,也淡然了暮年接踵而来的荣誉和赞扬。大浪淘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敦煌文化璀璨,更耀眼的却是一代又一代人对“敦煌”信仰的执着与奉献。

“敦煌”是一生挥斥方遒的激扬。季羡林曾在《在敦煌》中写过一句话:从内心深处我真想长期留在这里,永远留在这里,真好像茫茫的人世间奔波了六十多年,才最后找到了一个归宿。坚守信仰的人是辛苦的,他们会因为坚守放弃名利和荣誉。坚守信仰的人也是幸福的,他们注定有一场滚烫而热烈的人生。如九天寻梦,终能摘星而归;亦如蛟龙探海,始悟世间奥秘。这样的人生执着而充实,当“倾尽所有,奉献一生”的信仰融入灵魂,纵使锦瑟华年去,白发换青丝,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会为虚度年华而羞耻。(平昌县委组织部 陈琪)
编辑:母婧潇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