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四川党的建设》数字版 2025年5月下/ 第10期
P. 63
61
www.scdjw.com.cn
的每个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要以近乎破案的方式,不断寻找答 神文化需要,如何在保护考古遗产
在濛溪河遗址抢救性考古阶 案和解法。” 的前提下,更好利用考古遗产,向
段的第一时间,郑喆轩就邀请环 全社会讲述文化遗产的故事已经成
境、年代和植物考古专家到现场指 “讲好考古故事,既要‘真’, 为考古人的新课题。
导,并试行系统的全收集全浮选 也要‘活’” “旧石器考古年代极为久远,
模式,收集近 1.8 万份(约 20 万 走进濛溪河遗址旁的微型“博 比较难理解,更需要创新传播方
升)土样,仅在 0.8 万份土样中就 物馆”,五组主题展区详细生动地 式。”郑喆轩跟记者分享了这些年
发现 3 万余件石器和 18 万件动物 展示了遗址的地理位置、环境以及 的心得,“讲好考古故事,既要
化石的碎屑,在 600 份土样中就发 石器、骨器、木器、动植物资源等 ‘真’,也要‘活’。”
现了 6 万余粒(件)植物种子等。 考古发掘成果。 “真”要注重专业、严谨和
其中涉及的动植物广谱利用、木器 “这是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 科学,通过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
制作、穿孔等行为是同期国内外罕 我们联合打造的资阳濛溪河遗址 发表论文、举办或参与国际学术
见。 陈列室。”资阳市博物馆陈列展览 会议等方式,向世界展示考古重
技术手段的全面性也还原了遗 部负责人黄媛介绍,将小型陈列室 大突破。而“活”指的是在保证
址遗物的全面性,以碳 -14、光释 嵌入考古现场,可以让参观者既了 严谨科学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
光和铀系等多种手段,考古队确定 解出土遗物的埋藏环境,也明白遗 的方式讲好考古发现背后的故事
了遗址距今 8 万年至 6 万年,处在 址背后的意义。 以及蕴含的精神。
早期现代人演化关键阶段。 “传统考古工作更偏向前端的 微型“博物馆”就是探索之
“过去普遍认为越早的遗址 发掘与研究,负责为博物馆的展示 一。为了拉近与参观者的距离,郑
分布区域越高,濛溪河遗址的发现 利用‘补充弹药’。”四川省文物 喆轩团队为石器技术发展历程中
为未来寻找旧石器时代遗址提供 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按照新 比较有名的五种技术模型定制了
了新的思路。”郑喆轩说,“考古 的文物工作方针要求以及公众的精 可供直接触摸的石器模型,“亲手
触摸石器的锋利程度,可以对石器
技术、当时的文化有更直观的了
解,感慨先民的聪明才智。”
推出以皮洛遗址考古现场为线
索的考古科普纪录片《看见皮洛》;
全面开发文创产品及体验项目;推
进稻城皮洛遗址和资阳濛溪河遗址
的遗址公园建设……远古文化正在
以更多样的面貌向我们走来,人们
回看历史的视野愈加久远,也愈发
位于资阳濛溪河遗址旁的微型“博物馆”。供图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