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四川党的建设》数字版 2025年4月下 / 第08期
P. 18

16 学思践悟 ● 论坛








                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缺失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农业新质                           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能够重塑乡村
                生产力通过发展绿色农业技术、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                           组织体系 ;通过发展智慧治理,推动治理方式创新,
                式、建设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农业生产与                           能有效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通过促进城乡要素
                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它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                            双向流动,深化产业融合发展,能够推动公共服务共

                率,减少农业污染,还能够增强生态系统修复能力,                           建共享,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为乡村组织振兴提
                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质量,建立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为                           供制度保障和发展动力。
                乡村生态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满足乡村生活功能的新期待离不开农业新质生                                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举措

                产力的现代化支撑。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                               第一,聚焦农业科技原创性突破,构建创新驱动
                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对收入增长、基础设施改                           的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要着力建设现代农业科技
                善、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农业                           创新平台,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创新资源,在
                发展模式下,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生物育种、农业碳中和、土壤修复等重点领域开展原

                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发展智慧农                           创性技术攻关。在生物育种方面,重点突破基因编辑、
                业、数字乡村建设、现代服务业培育等,能够创造更                           分子设计等关键技术,加快培育抗逆性强、品质优良
                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建                           的新品种 ;在农业碳中和方面,创新发展土壤碳汇提
                设,提升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 ;同时,通过培育新产                          升技术,研发新型生物炭材料,推进农业减排固碳 ;

                业新业态,能够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增强乡村发展                           在土壤修复方面,突破微生物修复等关键技术,研发
                活力,为乡村生活品质提升注入新动能。                                生物降解菌剂,提升耕地质量。同时,要建立农业科
                    实现乡村文化功能的创新发展必须依托农业新                          技协同创新机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完善产学
                质生产力的创新赋能。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                           研深度融合机制,创新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实施重

                要载体,但面临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传统                           大科技成果示范工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优
                农耕文化面临失传风险、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不足、文                           化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完善
                化价值挖掘不深等问题突出。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数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有利于原创性技术突破的创
                字技术应用,能够创新文化传承方式,实现文化资源                           新生态。通过强化原创性技术供给,为乡村产业振兴

                的数字化保护和智能化传播 ;通过发展文化创意农                           提供有力科技支撑,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业、农业休闲旅游等新业态,能够推动农耕文化与现                               第二,推进先进生产要素集成应用,打造智慧
                代元素融合创新,培育富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 ;同                          化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要以数字技术为引领,整合
                时,通过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自信,能够重                           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

                塑乡村文化价值,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新动能。                             智慧农业云平台。在生产端,布局农田物联网感知
                    推进乡村社会功能的现代化转型需要农业新质                          系统,实现农田环境实时监测和智能管控,推进精
                生产力的体系重构。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组织体系不                           准化生产 ;在装备端,发展智能农机装备,建设农
                健全、治理方式粗放、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城乡要                           机作业监测调度系统,提升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素流动不畅、产业联动不够等制约着城乡融合发展。                           在服务端,打造数字农服平台,为农户提供全程化
                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                           服务。同时,要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运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