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四川党的建设》数字版 2024年4月上 / 第07期
P. 69
67
67
www.scdjw.com.cn
在的一座古老宅院,48 岁的火龙队 用自制的木板将铁水打向空中,铁
【非遗名片】黄龙溪火龙灯舞源于东汉,盛
于南宋,到元代广为流传,是祈祷新一年风 队员陈付全坐在天井边的条凳上, 水散开,星火四散,如绚烂的烟花。
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民间文化活
动。黄龙溪火龙灯舞融龙、灯、舞、火焰于 正用一根蘸有药水的棉签涂抹额角 “铁水抛向空中时,被击打得越
一体,为中国龙舞的代表之一,2008年,被列 的一小块烫伤。他新来的师兄、40 重,铁花就绽放得越高。这样落下
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岁的苏炳利站在天井的中央,手握 来时火星的温度就会更低,大概 30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 一只顶着龙珠的长杆,翻转腾挪地 摄氏度到 40 摄氏度,不容易烫伤舞
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 练习着舞龙基本功。 龙队员。”苏磊向记者讲解道,“但
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3 “舞龙不怕烫?”记者问。陈 无论如何,都难以完全避免那些尚
月 23 日晚,在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 付全撩起衣角,像展示勋章一样 在燃烧的碎屑落在队员身上,所以
古镇,如期上演的火龙灯舞表演, 给记者看那些大大小小的疤,表 某种程度上讲赤膊比穿衣更安全。”
为游客们奉上了一场用千古诗词描 情像一个光荣的战士。当被问及 “舞火龙的人好勇敢,往火海
绘的视听盛宴。 是否愿意继续做这个工作时,他 里冲,不怕烫。”除了火花营造的
随着表演者用木板敲打抛向空 的眼神里满是坚定:“咋个不做 浪漫,舞龙人表现出的勇敢无畏、
中的滚烫铁水,一瞬间,漆黑的夜 哦,这点儿烫就怕了唆!” 浴火前行的精神,更是触动了观众
空“铁树金花落、万点星辰开”, 不怕烫,是舞火龙必须要过的 的灵魂。大家发现,不管火花有多
在“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景中, 身体和心理上的一道关。 烫,人群有多拥挤,始终没有一个
一只金色的火龙追逐着闪亮的龙 传统的火龙灯舞是一场人、龙、 舞龙人放下手中的龙“逃跑”。
珠,随着音乐鼓点穿行、舞动,这 烟花的“嬉戏”,俗称“烧火龙”。 “火龙灯舞一直都是勇敢者的
浴火而生的浪漫,引得观众阵阵欢 当天地间华光四起,花火璀璨时, ‘游戏’,如果没人敢往火海里面
呼,而火龙灯舞的生命力也在高涨 三者便进入互动的高光时刻。 冲,黄龙溪的火龙就舞不起来了!”
的热情中悄然延续。 “在我小时候,围观的群众可 这是有着 40 多年火龙灯舞表演经
在黄龙溪古镇,火龙灯舞虽是 以用烟花‘烫’龙身,甚至连冲天 历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李恩东常对徒
每遇年节和典礼盛会都要举行的民 炮都可以往龙周围放,烟花越耀眼、 弟说的一句话。
俗活动,但很长时间以来,局限于 锣鼓越喧闹,龙舞得就越精神。” 李恩东当过兵,在部队做过宣传
“人”和发展路径的短板,这项国 火龙灯舞传承人、黄龙溪火龙龙狮 工作。1978 年,他回乡加入火龙队
家级非遗也曾一度面临沉寂之忧。 俱乐部经理苏磊对传统的“烧火龙” 后,对乐器进行了改造,加入了战
如何走出重生路?近期,记者走进 很是怀念,他说,后来出于环保、 鼓、威风锣鼓、欢乐锣鼓等气势更雄
这座千年古镇,在感受火龙灯舞魅 消防等原因,“打铁花”代替了放 浑、欢快的伴奏,并创新性地将舞蹈
力的同时,也“读”到了花火背后, 烟花,少了与观众互动的乐趣。 动作和武术动作融合在舞龙中,大大
舞龙人上下求索的故事。 “打铁花”也是一项非遗,是早 增加了舞龙的视听效果。由于有丰富
些年苏磊带着队员从重庆铜梁学 的舞火龙经验,71 岁的他,被当地
勇敢者的“游戏”—— 会的手艺,即用焦煤将生铁熬制成 人尊称为“龙王”。
“如果没人敢往火海里面冲,黄 1500 摄氏度的可流动铁水,然后两 虽然早已将组织舞火龙的“接
龙溪的火龙就舞不起来了!” 人协作,根据风速,控制打铁花的 力棒”交给苏磊,但李恩东对舞龙
走进黄龙溪火龙龙狮俱乐部所 角度,一人将铁水向上抛起,一人 的热爱却丝毫未减,凡有重大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