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四川党的建设》数字版 2023年10月合刊/第19-20期
P. 10
8
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 我们党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中原理性理论成果,把握
向,认清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 相互的内在联系,教育引导全党全国更好学习把握新
势,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沿革和实践要求,在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
一轮科技革命、全球经济发展大格局和我国发展的阶 第四,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
段性特征中深化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 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是为
的规律性认识,在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命运比较和我 改变人民命运而创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
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现实考验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 发展的,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
命战略思想的规律性认识,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现实 不竭源泉。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
问题的科学理念、有效对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 浩瀚的力量之海,也是浩瀚的智慧之海。中国有14亿多
理力量。 人口,亿万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加在一起,谁能比得过?
第三,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 推进 只要我们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经常深入人民群众、紧
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 紧依靠人民群众,真心拜人民为师,诚心向人民学习,
途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于其以深刻的学 虚心向人民求教,就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实践力量和
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性、以完备的体系论证其 理论智慧。
理论的科学性。马克思曾说他的著作是一个艺术的整 事实正是如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
体,列宁也说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恩格斯撰 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无论是毛
写《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论著,系统阐发 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是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不源自于人民的智慧、人
成部分之间的内在统一性,以深刻的学理捍卫并发展 民的探索、人民的创造。人民群众身处实践最前沿,
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以完备的体系避免和修正了 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也最聪慧,只
对马克思主义的片段化、庸俗化。这充分说明了体系化 要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能
和学理化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 豁然开朗、找到答案。我们的各项工作实践要走好群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 众路线,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也要走好群众路线,决不
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经过 能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流于空想。在谋划这次主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概括,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 教育时,我提出大兴调查研究,就是要推动各级领导
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 干部树牢唯物史观,强化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坚持
并总结提炼和深刻阐述“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 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走出机关沉到基层一线,广泛
持”等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表明新时代中 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运用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 党的创新理论研究解决好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
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所盼、民心所向的突出问题,同时从人民群众的真知
思想是一个完整体系,由若干组成部分共同构成,如 灼见中获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灵感。要尊重人民首
经济思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强军思想、外交 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
思想,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随着实践进程的深化,党 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着力让党的
的理论创新成果会越来越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创新理论深入亿万人民心中,成为接地气、聚民智、顺
和建设工程要不断深化理论研究阐释,重点研究阐释 民意、得民心的理论。(来源/《求是》20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