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奋进,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重大成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制造业是“强国之基”,蕴含着“由大向强”的制胜密码。历史与实践表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强盛的国家和民族。新中国成立时,面对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艰难困境,我们通过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突破突围,苏联156个援助项目纷至沓来,至此新中国从一个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挺进。70余载新中国史充分证明,我国的制造业每发展一步,综合国力就前进一步,国际地位就提升一步。时至今日,我国早已成为全世界工业门类最齐全、工业产值最高、工业品出口最多的国家,使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底气、更有力量从容应对波谲云诡、纷繁复杂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更加坚实的步伐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铿锵前行。
制造业是“富民之本”,蕴含着“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制造业是创造财富的根本途径,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保障。从曾经的自行车王国到汽车的快速普及,从曾经的“车马很慢”到5G技术的超大带宽,制造业的发展与进步,给我们带来了便捷、富足的生活。同时,我们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只有继续做大制造业“蛋糕”,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带给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总量、增进民生福祉,在把“蛋糕”做大做好的同时切好分好“蛋糕”,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制造业是“创新之源”,蕴含着“赢得未来”的时代课题。我们用制造业成就过去,也必将用制造业赢得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纵观人类发展史,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从手工作坊到机器轰鸣,每一次的制造技术革新,都会推动人类文明滚滚向前。在逆全球化思维抬头的今天,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不断向高端产业突破,是打破封锁、破局“卡脖子”的需要,更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有效途径。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形成历史性交汇,这是历史机遇,更是历史考验,我们必须知势明势用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力建设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企业、攻坚关键技术,以创新星星之火形成产业升级燎原之势。(南充市顺庆区委组织部 王军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