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其他
泸州市叙永县:“三引三促”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治理
2021-08-24 11:12来源:四川党建网
近年来,泸州市叙永县坚持党建引领促齐抓共管、发展引航促安居乐业、服务引导促和谐稳定“三引三促”模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治理,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党建引领促齐抓共管。坚持“自上而下、多方协同、一体推进”思路,着力解决搬迁群众搬出后原村“管不到”、现居住地“无法管”盲点问题。跟进组织建设。坚持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的组织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根据规模和党员数量,采取单独、联合等方式组建党组织或纳入所在村(社区)管理,安置点党员共98名,单独建立党支部2个,纳入本村(社区)党组织管理26个。强化体系保障。建立“一包到底”责任体系,实行县、乡、村、户四级包保网格化管理,县领导、单位(部门)、机关干部结对包保安置点所在村(社区),每月开出“任务清单”,各单位按月交帐。完善政策支撑。出台《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治理方案》,构建党建引领、社会各方协同参与、“三治”融合的搬迁点社区治理体系。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改完善党组织议事规则,及时讨论涉及本安置地社会建设、社区治理等重大事项、重要问题,聚焦解决群众关切、易于接受的问题。

发展引航促安居乐业。聚焦产业发展、创业就业、政策兜底三个关键点,着力解决搬迁地区企业少、就业难度大等问题。特色产业带民富。建设赤水河流域水果、高寒山区生态果蔬、中部种植养殖、北部林竹“四大产业带”,布局较大集中安置点21个,较小集中安置点86个,带动搬迁群众年人均增收3400元。依托旅游扶贫项目,引进产业龙头企业,打造文旅融合景点,形成易地扶贫搬迁旅游示范带。稳定就业促增收。打造“边城嫂子”“永宁建工”特色品牌,组织企业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124场,促进就近或外出就业,最高收入达到8000元/月。抢抓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机遇,完善“以奖代补”机制,向浙江、广东等地定向输送劳务人员,覆盖易搬人口9230人、年均增收2223元,实现有劳动力的家庭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政策兜底强保障。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2653个,解决1021名易搬户就近就业。严格落实低保“应保尽保”政策,对85户整户无劳动能力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实行整户低保兜底,对特困、60岁以上老人、困境儿童、孤儿、“两残”人员等民政服务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应帮尽帮,让搬迁户生活有保障。

服务引导促和谐稳定。聚焦发展所需、群众所盼,针对性解决集中安置点基建薄弱、意识不强、民心散乱等治理难题。完善设施“补短板”。投入资金3.28亿元,完善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电、路、网全覆盖,将政务服务、医疗、文化、教育等服务延伸到搬迁群众身旁,方便搬迁群众就近就医、就近入学、就近办事。激发活力“强弱项”。在基层党委政府指导下,探索实施集中安置点自收自支、村(居)民自主管理、法治社区管理等机制,激发搬迁群众自治活力,进一步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主题教育“促提升”。广泛开展习惯、风气、感恩、法纪“四个主题”教育,评选出“脱贫致富先锋”“脱贫明星”等120人,投入200余万元,开展“洁美村庄”建设行动,建立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56个、遏制大操大办43起、劝导取消62起,引导搬迁群众自觉摒除陋习。(叙永县委组织部 张蝶飞 吴选)
编辑:黄敏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