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珙县聚焦农村特殊困难老人关爱服务工作,创新推行村(社区)党组织、村老协或其他社会组织、特殊困难老人、助老巡访员四方签订《关爱服务合约》机制,切实解决特殊困难老人实际问题,推动乡村有效治理。
完善机制,科学建立合约。精准识别关爱对象,择优选聘助老巡访员,科学建立合约,推动助老巡访工作有效运行。一是精选服务对象。聚焦60岁以上的散居特困、独居留守、残疾失能、缺乏照料等特殊困难老人,由村(社区)党组织提名推荐、民主评议、公开公示,乡镇党委审核确定服务对象。截至目前,全县共有5700名特殊困难老人纳入服务体系。二是组建巡访队伍。发动辖区内政治过硬、威望较高、熟悉情况的退休党员、乡贤人士、热心群众等报名参加助老巡访员队伍,村(社区)党组织通过面谈了解、走访考察等形式,确定助老巡访员人员,确保巡访队伍结构优化、素质过硬。截至目前,全县共有300余人加入助老巡防员队伍。三是建立爱心合约。由村(社区)党组织统筹指导,组织村老协或其他社会组织、特殊困难老人、助老巡访员等,共同签订《关爱服务合约》,明确四方责任,推动助老巡访工作落地落实。截至目前,全县共签订关爱服务合约2400份。
贴心服务,高效履行合约。制定助老巡访员工作职责清单,明确关爱服务内容,切实提升特殊困难老人生活幸福感。一是强化安全排查。针对特殊困难老人居住场所、食品药品等风险隐患,助老巡访员每次入户要检查老人身边的安全隐患,能及时解决的,当场予以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联系村(社区)两委干部或请专业人士解决。截至目前,共发现解决特殊困难老人身边存在的地质灾害、过期食品等隐患1213个。二是开展爱心陪伴。针对特殊困难老人存在的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医疗健康等问题,助老巡访员每次入户至少陪伴老人聊天谈心30分钟以上,了解老人身体状况,帮助建立健康档案,对于身体状态不佳的,助老巡防员及时与服务对象子女、直系亲属联系沟通,尽可能满足老人情感和心理需求。三是提供助老服务。针对特殊困难老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等难题,助老巡访员每次入户要为老人代买生活物资,积极为老人服务,并广泛宣传养老、医疗、低保等惠民政策和防骗知识。截至目前,助老巡防员已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1500余次。
强化管理,全面规范合约。加强对助老巡访工作的监督管理,推动关爱服务合约有效运行,确保助老服务落到实处。一是健全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助老巡访工作6项制度,要求助老巡访员每周上门巡访不少于1次,有条件的增加电话巡访,走访记录需录入助老巡访监督系统APP,并实行县、乡镇、村“三级”审核管理,确保助老巡访工作落地落实。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县级层面按照特殊困难老人300元/年/人的标准划拨资金,用于政府购买助老巡访服务,并根据全县人均消费水平等情况,每年进行适当调整标准,助老巡访工作经费由村(社区)定期兑现给村老协或社会组织。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170余万元用于开展助老巡访工作。三是加强督促考核。县级层面将特殊困难老人关爱服务工作纳入基层治理工作考核范围,对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查通报。乡镇层面注重加强对村(社区)、助老巡防员工作监督考核,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定期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