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其他
为什么说创新是“牛鼻子”?
2019-05-28 16:26来源:四川党建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重要文章,强调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为什么说创新是“牛鼻子”呢?

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近代以来,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的先后崛起,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抓住了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反观之,罗马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之所以最终走向衰败,除了政治、军事、地缘上的因素外,创新不足是重要原因。历史上,我国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印刷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16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项发明和发现中,我国占173项,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到了近代,由于闭关锁国、裹足不前,中国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改革开放以来,引进、消化、整合、创新,第一动力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引擎,我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0%。以大历史观审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

创新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根本之策。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一点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风险挑战加剧。观念交锋碰撞、利益摩擦抵牾、结构深度调整,国内改革发展稳定新老问题叠加,新旧矛盾交织。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根本上靠创新。就经济发展而言,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创新能力不强,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要解决好发展动力的问题就必须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上来。就科技竞争而言,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明显提高,正在由过去的跟跑为主,逐步地转向更多领域中并跑、领跑。但从总体上看,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被人“卡脖子”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核心技术“命门”如果掌握在他人手中,就会隐患重重。掌握这个“命门”的“钥匙”就是创新。

创新是把握时代大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引擎。当今世界,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2019年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他再次强调,“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创新发展既要全面系统,又要抓住关键。要聚焦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强化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要聚焦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增强我国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创新居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灵魂和旗帜。创新解决的是“何为发展”的问题,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代表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体现了我们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深化。协调、绿色、开放解决的是“怎样发展”的问题,体现的是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和对“人-自然-社会”在实践中的相互联系制约、相互协调促进、互为发展条件辩证关系的科学把握。共享体现的是我们党“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的根本取向问题。说创新是“牛鼻子”,还因为一方面创新发展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根本的就是要用创新驱动代替要素驱动,以此实现理论、科技、制度、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创新,贯穿于科学发展的各个方面,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创新发展为其他四个方面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通过自身的发展来驱动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让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有效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把握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进!(荣县县委组织部 吴文根
编辑:陈艾婧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