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新旧增长动力“青黄不接”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势,将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动力,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紧随中央科技创新重大部署,四川加快加快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促进发展,对于稳定就业形势、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四川党建网、四川劳动保障杂志社联合推出《人社局长谈》系列微视频访谈特别节目,聚焦四川各地的“双创”工作。
创新创业是时代最强音,更是眉山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眉山积极促进返乡农民工及大众创业,让创业潮在眉山大地奔涌。本期我们请到了眉山市人社局局长何万高做客微访谈。
记者:何局长你好,“双创”现在是一个热词,想请您先谈一下眉山就业创业发展的大环境如何?
何万高:我们眉山市在全省是一个新建的市,目前我们就业创业环境总体上是非常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们的政务环境非常好,2015年市委出台了一个决定,“22345”创新创业的决定。同时2015年,市委决定把它作为创业就业的攻坚年。市级有关部门和区县有关部门 ,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所以政务环境非常好。创业者来到我们眉山创业以后,涉及到一些审批的事项,全部集中到市和县的政务中心集中办理,创业者可以“进一道门,办所有事”。第二是我们所有的制度环境比较好,首先是按照全面清理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我们制定了三张清单。这三张清单现在已经明确了,就是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还有就是投资项目的限制清单。按照中央的要求,我们推进改革,在工商采取登记方式。很多创业者在注册的时候认证就可以。在税收方面,积极落实中央和省上一些税收政策。地方上我们还出台了一些鼓励创业的(政策),我们筹集了将近2000万元的创业奖励基金。这个是对我们每年创业者,创业明星创业之星,开展评选表扬这样一个活动。第三我们在眉山对任何一个创业者,不管是眉山籍在外回来的,还是外地到眉山的,不管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只要他创业我们都是一个政策。对于就业这块,对政府来,讲我们主要是兜底。我们对特殊困难家庭、零就业家庭这是个政府特别的支持,要帮助他们提供一些公益性的岗位,解决每个家庭有人就业,保障老百姓有饭吃。
记者:那么作为我们人社部门是如何推动创新创业的呢?
何万高:为了把眉山市就业创业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就是营造环境,首先是走出去。眉山籍在外的民工常年有将近60万人,在全国在民工相对集中的地方都有很多人。我们每年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带队,到他们的商会和办事处,去跟他们座谈,然后慰问他们,听取他们对家乡建设的愿望和想法,也把我们家乡的变化告诉他们。他们通过看我们的专题片,然后听我们的介绍,激发他们返乡创业的激情。第二,我们把他“请回来”,每年利用春节之前开展 “新春回归看眉山” 活动,邀请眉山籍在外创业比较成功的人士,请他们回来在眉山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我们现在发生的变化,在看的过程中也让他们寻找商机。第三就是“沉下去”,“沉下去”我们是广泛的宣传,我们的中央省市有关,鼓励创业的一些政策,以及解决就业的一些政策。让每一个老百姓都知道,我们政府对他们有什么帮助,让他们知道怎么去着力,这是营造一个环境。然后就是落实政策,作为人社局来讲,因为中央和省上包括市上的资源,包括鼓励创业和支持就业的一些政策,都是由人社局来牵头,督促这些政策要落地。再一个就是精准帮扶,凡是有就业愿望的回乡民工,只要他确立了项目以后,在我们的市和区县人社局都要确定专人跟踪帮扶服。项目在推进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我们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记者:眉山市劳务输出大市,近年来有很多返乡农民工开始创业,目前来看眉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情况如何呢?
何万高:第一能够让他们创业,第二争取创业成功。目前的情况,通过最近三年的数据来看将近三十万人都回乡创业了。这是从我们每年春季出去的人数较往年同期比较得出的数据。第二从他们回来创业的产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一产业和三产业,然后二产业有一点。一产业主要是现代农业。三产业主要是现代服务业包含旅游业。然后第三就是看创业的成功率,返乡民工他们因为常年在外打拼,集中了一部分的经验,有一定的资金和一定的人脉关系。所以他们回来创业总体上,成功率比较高。现在我们了解的成功率,应该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记者:您能具体的给我们谈一下,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吗?
何万高:这两个例子都是做现代农业的观光农业。一个是东坡区的东岳镇有个叫王嘉成的返乡民工。他是三年以前就去重庆搞建筑业,然后集中了一些资金。他回来以后就是流转土地,第一期流转了七百多亩,种花卉、水果和蔬菜。他整的非常好,都是在网上销售。他是通过创业带动很多人就业,其中大学生就业在二十人以上,当地的民工就业的每天大约在三十多人以上,常年下来解决(就业人口)也很多。第二个例子就是我们彭山的周永洪。他是在云南做药业生意的,做生意积累了一些资金。他通过我们去年搞的一个“新春回归看眉山”,我们带他去看了一下,介绍了眉山的一些政策过后,他就产生了这个想法,想回家创业。所以现在就在我们的岷江现代示范农业园区,流转了四百八十亩地,已经把水果种上了,长势非常好。他也准备进一步带动周边的群众,把土地全部流转了,争取搞上两万亩,然后全部种水果。他的公司加农户搞合作社,这样的经营模式,估计这个创业能够成功,他也自己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