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 天
“谢书记,我们申报的产业发展奖补资金已到账,今年更有信心了”“谢书记,项目资金已争取下来,我们可以整治1.7公里的渠道了”“谢书记,这片地可以放水了,解了我们燃眉之急”······随着村民们的难题一个个被解决,作为德阳市中江县永丰乡新开村第一书记的我,越来越有成就感。
直播带货中
驻村“破冰记”:把村民当家人
2021年8月,组织选派我到新开村担任第一书记。出发前,局领导对我说:“小谢啊,第一书记不是‘混日子’的,而是沉到基层、办好实事、服务百姓的。”这番话像一记重锤敲在我心上,让我既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又涌起一股不服输的干劲。
初到新开村,我成了当地的“热门话题”。“市上下来的,怕是来镀金的哦”“村上这么多问题,他得行不嘛”,面对村民们的质疑,我深知只有把村民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才能获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在走访中,我发现小龚从小在敬老院跟着爷爷长大,身处逆境却从不放弃努力,一边照顾爷爷一边刻苦学习。了解情况后,我积极协调各个部门,充分利用帮扶政策解决其家庭基本困难,不仅如此,还为小龚寻找到一家爱心企业,每月资助他1200元生活费直至其大学学业完成。小龚也不负众望,在2022年高考中以57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川北医学院。
这件事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在办好民生实事的同时,我也在深度思考新开村的产业发展之路,通过深入调研,我发现村里最根本的难题就是产业不成规模、东西不好卖、村民挣钱难。
入户走访群众
踏遍山岗找路子:“小菜籽”藏着大机会
如何破局,成为压在我心里的一块石头。于是我同村干部一道踏遍山岗、反复论证研究,终于在一次市场调研中发现了“转机”:非转基因菜籽油的市场需求旺盛,永丰乡的优良生态正是抢占市场先机的天然优势。
当时,永丰乡的油菜还只是村民们零散种植的“小作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小菜籽”做成“大产业”,让“土”产品变成“金疙瘩”。我同村“两委”一起确立了“山中种植、山中压榨、山中发货”的全链条发展思路,让一桶桶非转基因菜籽油从种植到加工都留在村里,把利润更多地留在乡亲们口袋里。
有了想法就得落地,我们到处找投资,引进花满溢农业有限公司,与永丰乡集体经济深度合作,创新打造“保底分红+孵化”合作模式:村集体以闲置资产入股,企业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优先收购农户油菜籽,为产品开辟“绿色通道”,以特优价进行收购。让村民看到产业发展“新希望”,吃下“定心丸”。
“油菜书记”火了:大山货走向全国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把“花满溢非转基因菜籽油”的“金字招牌”打出去,提高产品市场价值,我积极响应省委组织部打造“红色主播”的号召,打破传统思路,盯上了“流量红利”,带头直播带货。
第一次个人直播时,紧张得手直抖、脚都在“打闪闪”,但看到弹幕里一直刷着“支持第一书记”,我知道这事成了,那一场直播就卖出去200多桶菜籽油。随着我的直播粉丝越来越多、货卖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村民想要学习直播、成为主播。
为了提高自我造血能力,我和乡党委邀请拥有近800万粉丝的“雨衣妹妹”刘仙,为永丰乡孵化培养2支本土网络直播销售团队,专门售卖村里的特色农产品。2024年7月,永丰乡首届菜籽油节期间,我与本土直播团队一道,打造“油菜书记”抖音IP,讲述乡村发展故事,推广乡村农特产品,仅两天直播销售额突破150万元,三个月总销售额突破380万元,品牌曝光过亿次,永丰菜籽油从大山深处走向了全国餐桌,“油菜书记”家喻户晓。
如今,永丰乡的油菜种植已实现规模化发展,年加工油菜籽达2500余吨,村级集体经济年均增收30余万元,户均年增收超3000元,村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从橄榄绿到菜花黄的4年驻村生活,我把自己种进中江的沟坎山梁;4年里,新开村的日升月落,记录着我从未偏移的初心理想。我相信:最深的扎根,终将托举起希望!
(作者系德阳市文旅局派驻中江县永丰乡新开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