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我的驻村帮扶故事
指尖吆喝 车轮配送——我的后备箱装着乡亲们增收的期盼
2025-07-07 11:05来源:四川党建网

文/钟豪然

学校号召青年教师投身乡村振兴一线时,留学回国刚进入高校工作的我,毫不犹豫走下讲台来到天全县仁义镇小落村,成了驻村工作队的一员。初来乍至,面对陌生的岗位、稍显破败的村庄,我也曾陷入迷茫,不知能为老乡们做点什么。

一次寻常走访,我看见坑洼不平的场坝里随意堆着被城里人视为山珍的鲜嫩竹笋,一问方知本地盛产竹笋,但因交通不便、村里留守的老人们仅在当季摘采,来丰富自家餐桌,并没有售卖的意识。一个念头冒了出来:网络带货,不正是我电子商务专业的优势吗?那么好的山货,卖出去,老乡们不就有钱了吗?

一张照片 破开山货销路

四月春深,笋满山野,我说干就干。经过商议,我们选定了村里87岁的杨婆婆作为“代言人”。竹林深处,村民攀折新笋的专注神态,晾晒笋干时布满岁月刻痕的双手,都定格在我镜头里。回到村委会简陋的宿舍,我埋头写文案、剪片子。当杨婆婆手捧自家晾晒的笋干,对着镜头露出略带羞涩的笑容出现在我的朋友圈和抖音号后,竟如石子投入湖面,激荡起远超预期的涟漪,不到10天,视频流量激增,网购单纷至沓来,村里家家户户积存的笋干销售一空。

这份惊喜并未就此止步。一日,村民王大哥热情招呼我:“钟老师,逮只鸡去吃嘛!”婉拒之后,望着他房前屋后的几十只跑山鸡,我心头又一动,拍了一段抖音上传,又拨打几个电话联系开餐馆的朋友。几番沟通后,王大哥和几户养殖户的鸡有了稳定销路。自此,村民眼中,我这个“95后”仿佛有了“点石成金”的本事——只要经我指尖吆喝的生态山货,总能在车轮的转动中找到归宿。

一份信任 育成内生动能

登记在册的监测户竹大伯患骨髓瘤癌,家里的主要收入靠养蜂取蜜。因为频繁往返医院治疗,错过了商家收货时机,百余斤上好蜂蜜滞销,全家人一筹莫展。了解情况后,我迅速在朋友圈、抖音和微信群里发出求助,倾力为这份“甜蜜的负担”寻找出路。令人欣慰的是,依靠同事、身边的朋友、城里的亲戚,这份来自深山的馈赠竟一日售罄。

如今,村民不管哪家有需要售卖的东西,多到几百斤上千斤的新米、菜籽油,少到10个8个的鸡蛋,他们都会找到我。“钟老师帮我们卖东西,省走了好多的山路,价还比我们卖得好”“钟老师,麻烦你了”......村民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真切感到,指尖每一次真诚吆喝,车轮丈量的每一里山路,正一步步拉近我和村民的距离,彼此的信任在不知不觉中生根。

一篇“论文” 散发着泥土芬芳

作为一名电商专业教师,我深知单靠一己之力远非长久之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让这个小乡村真正振兴,必须得点燃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我们着手为村集体经济注册网店,搭建电商直播平台。我组织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年轻人和村干部组建团队,利用闲时讲授电商运营知识,指导他们包装产品、拓展销路,构筑更坚韧的供应链。

如今,我的后备车箱,已成连通小落村与城市餐桌的特殊通道。周末返城,我的车厢总被塞得满满当当:新鲜的蛋禽、琥珀般的蜂蜜、原生态的笋干、金灿灿的菜籽油和一袋袋的大米……这都是乡亲们沉甸甸的期盼。其实,这辆行驶在城乡间的小车也承载着我的期盼,我希望这小小的车轮能驶向小落村村外更广阔的乡村,让电商惠农变为现实。

当更多乡亲能用自己的双手,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构建起优质农产品销售的渠道,那便是“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在乡村振兴壮阔舞台上最动人的注脚,也是我以青春与热忱在这片土地上写下的最有价值的论文。

(作者系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派驻天全县小落村驻村工作队队员)

编辑:陈建佳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