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明确要求“开门教育要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持开门教育,扩大群众参与,走好群众路线,办好惠民实事,建好长效机制,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
开门教育既要善于听真话,也要敢于听真话。学习教育开展得好不好,群众看得最清楚、感知最真切。坚持开门教育,要打破信息茧房,听到群众的真话,依靠群众查找自身不足、找准问题症结、有效推动整改。听真话不能“守株待兔”,广大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线下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主动到办事窗口、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看看群众的真实反映,听听群众的“牢骚话”“弦外音”,打破认知偏差、避免封闭式整改,让整改更具实效性;线上依托民生热线、电子问卷、网络意见箱等渠道广开言路、接受监督,了解群众所需所求,向群众问计问策,不断拓展听取意见建议的广度和深度。真话不一定是好听的话,针对群众反映的情况,既不能讳疾忌医、听不得不好听的话,更不能拒谏饰非、对不好听的话选择逃避掩饰,要正确认识、仔细甄别、主动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越激烈、“痛感”越强,越需要我们在学习教育中坚决肃清、坚决纠正。
开门教育既要把实事办成,也要把实事办好。学习教育成效怎么样,主要看为群众解决了什么问题。坚持开门教育,要突出一个“实”字,把群众想办什么事选出来,把为群众办成了什么事晒出来,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办实事来不得半点虚功,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听”来的真问题、真诉求,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一方面,要精准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围绕医疗、教育、养老、食品安全等老百姓关心的大事要事,逐项研究协调化解,坚决杜绝“容易的事迟办、费劲的事缓办、难缠的事不办”。另一方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完善诉求办理全流程响应机制,分级分类建立台账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和整改时限,形成“问题收集、精准交办、及时反馈、效果评价”的完整闭环。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坚持结果导向,把实事“成绩单”亮出来,让群众成为“裁判员”,认可的继续坚持,不认可的继续改进,直到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里。
开门教育既要注重当下改,也要坚持长久立。学习教育不是一阵风式“运动”,群众参与才能更持久。坚持开门教育,要发挥好群众的作用,立足当下转变作风、整改问题,着眼长远建立机制、形成常态。当下改要见成效,通过情况通报、公示公告等多种形式,适时将立行立改、集中整治等情况向群众通报,清晰呈现问题清单、整改措施、整改进度和最终成果,群众满意的才销号,群众不满意的及时“返工”“补课”,坚决避免自说自话、自我循环。长久立要见长效,及时总结和运用学习教育的经验做法,建立常态化群众参与机制,通过定期“开放日”、意见“直通车”、整改“公示栏”等,广泛征集意见与回应反馈,将“开门”固化为制度自觉;推行“整改成效群众评议制”,强化对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问效,加大督查问责力度,提升群众对整改工作的满意度;完善领导干部定期深入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立“干部作风观察员”队伍,让社会监督成为常态。
(中共巴中市委组织部 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