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饶兆能
2023年,在组织的号召下,我主动请缨加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一线,赴金华镇东山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肩负组织的重托,远离城市的繁华,扎根于充满挑战与希望的乡村。
初到村庄,深入调研摸实情
初临东山村,由于没有基层经历,乡村的工作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但我坚信只有迈出步子才能找到方向。随即,我便带领工作队员开始了入户走访摸排,不畏炎炎酷暑,深入每一户村民家中,用真诚敲开一扇扇家门,与村民促膝长谈,倾听他们的生活琐事、心中诉求和宝贵建议。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摸排,我仔细记录下每家每户的详细情况,了解到东山村存在旱地坡地多、土地贫瘠、自然资源匮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了解农户生产生活状况
关注民生,紧盯重点防风险
对外出务工的乡亲,我始终把他们的冷暖记挂在心,时常打电话询问他们务工情况,逐一落实交通补贴,让大家返乡路上更暖心。村里的留守老人和残疾人,是我定期登门的 “常客”,每次去都要细细瞧瞧米缸够不够、衣被暖不暖,拉着他们的手问问有没有需要帮衬的急难事。目前,东山村脱贫户中,在外务工总人数112人,占脱贫人口半数以上,2024年人均收入18410.89元,同比增长27.87%。
入户宣传惠民政策
提质产业,融合发展助振兴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基石。我对此有着深刻的认知,若要想“破局发展”,就必须探寻出一条契合本村实际的发展之路。我积极向单位领导汇报东山村面临的困难以及自己的想法,向上申请“美丽乡村”项目,新建育苗大棚7800平米,流转土地83.83亩。建立联农带农机制,聘用本村农户务工,解决劳动力闲置问题,东山村部分村民人均增收2400元。目前,东山村已拥有种植大户4户,专业合作社2家,农业企业2家。
带动群众就近务工
加强建设,基础设施补短板
我坚持 “群众呼声就是行动方向”,通过入户走访、坝坝会等收集群众意见,结合日常巡查发现了一些基础设施亟需修缮的问题。我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向上争取资金,推动实施一系列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的项目落地见效。
深入施工现场
优化服务,共建共治促和谐
为了增强群众凝聚力,促进乡村的规范化治理,我组织驻村工作队成员同村“两委”开展“一长五联+积分制”积分兑换活动。目前,该活动已成为常态化工作。通过把村民的文明行为量化为积分,再用积分兑换成各种生活用品,调动村民守道德、讲文明、树新风的积极性。像村民们以前不理解的秸秆禁烧,通过奖励活动,村民们不但更能接受秸秆禁烧了,而且还会主动制止其他农户的秸秆焚烧行为。我明显感受到,通过全面宣传加上奖励机制,村民们参与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热情提高了。
“一长五联+积分制”积分兑换活动现场
从走家串户问冷暖到项目落地改面貌,从帮乡亲算好 “收入账” 到守护好 “安居梦”,每一次付出都见证着乡村的蜕变,每一声 “谢谢”都凝结着干群的深情。未来,我将继续把根扎进这片热土,带着责任与情怀守好 “帮扶岗”。
(作者系射洪市财政局派驻射洪市金华镇东山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