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综合信息
60岁的他,走好地铁信号“最后一里路”
2025-06-25 15:54来源:四川党建网

说到地铁,你或许会想到今年3月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点赞的最美地铁站,或许会想起每天在车站里为市民乘客微笑服务的站务人员,或许也会留意到列车驾驶室里英姿飒爽的电客车司机……但鲜有人注意到,在地铁运营的背后,还有一群默默守护的维保人,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深刻含义。

全力做好一件事

在开通运营近15年的成都地铁,有着34年党龄、60岁的信号技师周荣绝对算得上是维保“活化石”般的存在。

时间回溯到2009年,已在铁路信号检修奋战近27年的周荣,怀揣着为家乡轨道交通事业作贡献的梦想,成为了筹建成都地铁“拓荒者”中的一员。从那时起,他埋头深耕成都地铁客流压力最大的两条线:1号线和2号线,以“精于技,匠于心,品于行”的初心,全力做好一件事——信号设备检修工作,一干就是十余年。

在日复一日的生产工作中,周荣时刻展现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样子——始终冲在前、当先锋、作表率,用自己的专业技术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生产难题。而在这一过程中,周荣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想法:“很多生产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工装改造解决的。”于是,在公司的支持下,他于2013年牵头成立了成都地铁首个挂牌职工生产工作室——周荣技师工作室,踏上了一条在地铁信号领域创新创效的“快车道”。

从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很多人都觉得创新‘高大上’,但实则不然,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是突如其来,而每次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创新。”他鼓励团队成员“从小切口解决大问题”,通过小发明、小创新,积极应对并解决一线生产难题。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先后攻克蓄电池设备质量状态分析等技术难题29项,获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创造经济价值1000余万元。周荣本人也先后荣获2012年全国“建功‘十二五’、创新促发展”五比五竞赛活动“维修能手”、2023年“成都工匠”等荣誉称号。

2024年,为进一步落实“党员牵头、问题导向、言传身教”,周荣又在枢纽站点天府广场站设置了工作室服务点,通过走访、调研了解一线生产工作中的痛难点,将发现的问题作为工作室的研究课题,最终转化为标准化作业流程、日常检修设备等实用工具,进一步实现“立项—攻关—验证—推广”的闭环管理。“身为一名老党员,就是要敢于直面问题、挑战困难。”周荣如是说。

独木不成林

40余年的奋战,让周荣更能理解到团队力量的重要性。“独木不成林,一人不为众。一个人的技术再好,也只能贡献一份力量。但若能把大家都带动起来,力量就不一般了。”为此,他依托工作室平台,通过“理论教学+实战演练+课题攻关”三维培养模式,将自己毕生的信号专业知识对后辈们倾囊相授。在他的精心培养下,工作室先后走出了几十名管理、技术骨干,更有4名成员先后获评“成都工匠”等荣誉。

今年10月,周荣将迎来光荣退休。但他不仅没有因退休临近而懈怠,反而在去年底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最后的“小目标”:“在退休前走遍公司72个信号工班,把积累的经验再讲一讲,把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延续下去。”

如今,距离退休还有3个多月,周荣就已经把72个工班走了个遍,帮助大家解决了30多项实际问题。提前达成最后的“小目标”,并没有让他因此懈怠,而是和往常一样埋头钻研、热心“传帮带”,继续践行着“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的庄严承诺,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好自己地铁信号的“最后一里路”。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通号维保公司 郭晓敏 赖飞)

编辑:陈建佳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