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小龙
近段时间,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增强过“紧日子”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和民生“刀刃上”,给群众带来更多“好日子”。
把好“思想关”,绷紧节约弦。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四风”问题也呈现出新变种、新花样——铺张浪费穿上“隐身衣”,奢靡享乐转入“地下化”,个别地方出现“紧日子紧在纸上,松日子松在腿上”的怪象。究其根源,是思想认识“松了扣”,制度执行“掉了链”。新修订的《条例》瞄准作风建设新问题、新挑战,与时俱进更新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领域,强化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堵住作风隐形变异的口子。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牢记权为民所用,旗帜鲜明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抵制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等行为,刹住铺张浪费的歪风邪气,推动作风建设有大的转变。
算清“民生账”,办好群众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党筚路蓝缕创伟业的精神密码。从革命年代“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到新时代继续坚持“过紧日子”,我们党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广大党员干部应充分认识到,狠刹奢侈浪费之风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对人民立场的坚守,而过“紧日子”也不是收紧“钱袋子”,是要精打细算把“油盐”投入乡村振兴、教育卫生养老等民生领域,以政府的“减法”换来民生的“加法”,不断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当好“示范者”,引领新风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当下,我国正处于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风险挑战增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显得尤为重要。党政机关传递的是行为准则,影响的是社会风气,党员干部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身体力行勤俭节约,带头践行绿色低碳、简约适度方式,引领形成艰苦奋斗、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的社会氛围。(作者单位/南充市嘉陵区农业农村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