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网评
以“既要、又要”之智 绘就青春华章
2025-06-19 11:26来源:四川党建网

文/杨宇

前不久,《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激励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文章强调,共青团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组织动员广大青年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青春的朝气锐气。

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考题,青年干部如何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本领?在时代大考中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青春答卷?关键之一在于要在工作实践中把握“既要”与“又要”的辩证智慧,于知行合一中砥砺青春,挺膺担当。

胸怀天下,情系基层,既要“居庙堂之高”又要“处江湖之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道出了古代士大夫无论身处庙堂还是乡野,都心系家国、胸怀天下的担当。这种精神跨越千年,仍深刻启示新时代青年干部:既要“登高望远”,以“国之大者”的战略眼光干事创业;又要“俯身接地”,深入一线掌握实情,把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利国家、惠民生、谋长远。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肩负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面对何种任务,都要善于从全局出发、从长远着眼,用系统思维把握发展趋势,用战略眼光应对复杂挑战,不断提升统揽全局、服务大局的能力,关键时刻才能站得出来、顶得上去。但胸怀“国之大者”的根本是心怀人民。只有真正走进田间地头、深入百姓家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贴近民心、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因此,青年干部要做到既跳出“一亩三分地”以“庙堂之高”的全局视角审时度势,又深入“田间地头”集“江湖之远”的务实作风精准施策。唯有如此,才能在各领域各方面找准方向,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既当好“瞭望者”又成为“实干家”。

融贯理论,贴近群众,既要“深谙阳春白雪”又要“善唱下里巴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原是高雅乐曲与通俗民谣的分野,却在新时代青年干部的使命担当中达成了辩证统一。青年干部既要有“吟阳春白雪”的理论自觉把握方向,更要有“唱下里巴人”的实践智慧服务群众,才能在政策落实中实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双向奔赴。青年干部应当以“韦编三绝”的精神研读经典著作、重要文献、创新理论,系统掌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但深邃的理论、宏大的政策,若不转化为人民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乡音俚语”,便如“曲高和寡”般难以在基层落地。黄文秀的笔记本上,既有工整抄写的乡村振兴战略要义,也有蹲在田埂上给阿婆算清“产业分红账”的方言;焦裕禄在兰考治沙时,将科学理论与“贴膏药扎针”的土办法结合,才形成“泡桐锁沙”的治本之策。这些案例也印证了,唯有让“阳春白雪”接足地气,使“下里巴人”饱含文气,才能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既“顶天”把握方向,又“立地”造福人民,真正做到“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坚守清廉,淡泊名利,既要“独守寒梅香”又要“淡看万紫红”。“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不争艳于万紫千红,而是以孤芳自赏的姿态守护初心。青年干部的成长之路,亦需有“独守寒梅香”的定力也要有“淡看万紫千红”的胸襟,在功名利禄前能守得住清廉底线,在收获掌声时保有“归零重启”的清醒。青年干部成长路上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在利益诱惑前要保持清醒,以“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定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在收获成功时,不耽于鲜花掌声,不溺于功名成就,秉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将一时的成绩当作新征程的起点,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劲头继续砥砺前行,如此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始终锚定理想信念的航向,书写无愧于心、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作者单位/绵竹市清平镇人民政府)

编辑:陈贤凤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