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伟大征程召唤担当实干的栋梁之材,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其视野格局、实干劲头与工作作风,直接关乎国家发展的质量与人民福祉的厚度。“干大事意识”“干实事意识”“干小事意识”,这看似简单的“三干”要求,实则是锻造堪当重任干部队伍的核心密码,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干部的履职之道与成事之基。
心怀“国之大者”,以“干大事意识”擎举登高望远之旗。干大事意识绝非好高骛远,而是要求干部胸怀全局、志存高远,具备穿透迷雾的战略眼光与引领时代的责任担当。它体现在对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对国家发展大战略的深刻理解和自觉融入,体现在勇于承担那些关乎长远、牵动全局的关键任务,敢于在改革深水区、发展瓶颈处闯关夺隘。焦裕禄同志在兰考,面对的是盐碱风沙的“大事”,他心中装着的是改变一方水土、造福子孙后代的宏愿。缺少这份登高望远的格局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工作便易失之琐碎,难成大器。因此,干部必须将自身工作置于时代坐标与全局棋盘中考量,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扛起“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
肩扛“民之所盼”,以“干实事意识”夯实躬行践履之基。再宏伟的蓝图,也需一笔一画地描摹;再远大的目标,也需一步一印地抵达。“干实事意识”的核心在于脚踏实地、务求实效。它要求干部力戒空谈、崇尚实干,把心思沉下去,把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实际发展、创造真实福祉上。这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真实声音,找准痛点堵点。无论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精准施策,还是优化营商环境中的流程再造,无不是靠一件件实事的累积才铸就了非凡成就。离开了“干实事”这个核心,“干大事”就是空中楼阁,“干小事”也可能沦为无意义的空转。干部的价值,最终要由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绩来检验。
眼盯“毫末之微”,以“干小事意识”雕琢精益求精之功。“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干小事意识”并非目光短浅,而是强调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与深厚功力。它要求干部不因事小而不为,深刻认识到“小事”中可能潜藏大隐患、连着大民生。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窗口服务的一个微笑、一次高效办理,文件流转中的一个精准措辞、一次严谨校对,都关乎政府形象、影响治理效能。古人云,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对细节的疏忽,往往可能导致全局的被动。因此,干部需涵养“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细微处见精神、于平凡中显担当。把每一件关乎群众利益的具体事做精、做细、做到位,正是“干大事”“干实事”最坚实、最可靠的支撑。
(供稿单位:中共会东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