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骆雪锋
村级班子换届是关系党的事业发展、基层政权长期稳定的大事要事,2024年以来,什邡市提前谋划部署启动,全过程开展换届推演,全链条抓实培育储备,全时段防控风险隐患,以“三三”工作法,有力有序做好村(社区)换届准备工作。
“三定”精准开展换届推演。一是定岗。结合班子分析研判,对现任村(社区)常职干部进行分析评估,综合考虑常职干部的个人意愿、总体评价、年龄学历情况、班子结构,结合镇村两级意见,立足新一轮村(社区)换届需要,按照“亟待调整、到龄退出、继续留任”3种类型,逐岗逐人提出任职意见。二是定需。根据常职干部任职意见和村级班子队伍结构情况,按照“下多少、补多少”原则,提出村级后备力量需求数,逐镇逐村发布后备干部需求清单,精准开展后备力量储备,统筹建立储备台账并动态更新维护,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定人。聚焦村级班子运行基础和人员结构,逐村(社区)分析现任干部和后备力量履职情况和适岗度,“一岗一人”确定换届拟任人选,形成换届“一村一策”调整方案,精准指导换届工作。通过对换届后班子队伍年龄学历结构等关键指标进行分析,全市新一轮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将由上一届的63.7%上升至96.8%,平均年龄下降2.2岁,村级干部队伍结构将更加优化。
“三引”抓实后备力量培储。一是明确程序“规范引”。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两推一选、镇村把关、部门联审、县级备案和结对联系、跟踪培育、动态管理的闭环工作机制,层层明确工作责任和方法路径,全面落实“培储”计划。二是拓宽视野“公开引”。积极拓宽选人视野,探索实施“村申报、镇招录、市发布”的后备力量公开遴选机制,先后公开发布村级后备力量招募令3批次,成功回引在外优秀人士13名,不断充实后备力量“蓄水池”。三是把握契机“用情引”。充分把握春节契机,实施“三级联引机制”,公开发布《致什邡在外务工经商人士的一封信》,分层级举办市级在外发展返乡优秀人士迎春座谈会和迎新春农民工座谈会、镇级在外乡友恳谈会、村级乡贤联谊会等各类回引活动60余场次,通过宣讲动员、座谈恳谈等形式与800余名在外乡友联络感情、沟通意向、以情留人。截至目前,全市共储备村级后备力量人选591名(其中村409名、社区182名),平均年龄36.3岁、大专以上学历(含在读)占比100%,其中,回引“致富能手、经商务工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395名、占66.8%。
“三防”稳控换届风险隐患。一是防范潜在风险。由联镇(街道)市领导带队,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带头,逐村摸排分析换届风险隐患点,市镇村分级形成防控预案、综治维稳方案、疫情防控预案等制度,建立周研判、月调度机制,健全24小时盯网和民情直报员等风险隐患防控机制,确保潜在风险早发现早化解。二是防范资产流失。提前安排启动财务审计,协调市农业农村局等业务部门牵头,以镇(街道)为实施主体做好财务审计,对换届期间“三资”管理进行专题培训,确保不出差错和纰漏。三是巧控换届调整面。把提前分批调整轮换作为系统推进村(社区)换届的关键招和突破口,对换届确定要下的村(社区)干部进行逐人研判,综合年龄、评价、班子结构及后备力量培育情况,逐镇逐村逐人建立调整计划表,用好换届前届中调整“空窗期”进行分批调整,提前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确保换届时村(社区)书记调整比例控制在20%左右,实现“小调整大稳定”总体可控。(作者单位/中共什邡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