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农村
德阳市柏隆镇:“以工代赈”锤炼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功能
2025-05-08 14:36来源:四川党建网

德阳市柏隆镇紧抓以工代赈项目机遇,创新“支部领航、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机制,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兴、民增收的振兴新路。

以项目实施为载体,筑牢组织“引领力”。镇党委成立专项工作组,搭建“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包联”三级责任架构。项目化推进机制上,制定《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规程》,明确镇村党组织7项职责清单,将施工组织、技能培训等15项指标纳入村党组织季度考核,以制度保障项目有序推进。实施“双向培养”工程,在施工一线设1个党员责任区,10名技术党员与247名群众结对传技,将5名务工骨干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实现技能培训与党员队伍壮大双赢。“党建+质量监督”模式中,组建由老党员、村民代表构成的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开展40次现场巡查,整改7处安全隐患,为项目优质高效完成保驾护航。项目实施中,8名先锋岗党员解决群众急难问题23件,3名村干部纳入村书记后备培养对象。

以帮扶济困为核心,提升组织“向心力”。建立“三精准”帮扶机制,公平公正公开将“以工代赈”项目红利精准输送到困难群众。精准摸排建立困难群众台账,20名党员开展“敲门行动”,深入了解90名相对困难群众技能水平与务工需求,建立动态村级用工数据库,为精准帮扶筑牢根基。精准培训提升技能,构建“岗前集训+岗位带训+专项特训”培养体系,举办4场安全规范、砌筑工艺等实训,组织10名“党员工匠”开展技能比武,培育10名本土技术骨干,提升群众务工增收技能。精准设岗促增收,针对群众技能设混凝土浇筑等技术岗与材料搬运等普工岗,实行“基础工资+绩效奖励”制度,60名脱贫户参与沟渠施工日均收入140元。基层党组织对“以工代赈”项目在改善群众身边基础设施的同时,有效实现了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济困,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动员和号召力大幅增强。

以队伍管理为重点,增强组织“自治力”。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本地用工服务本地的特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项目为纽带,加强对当地群众工人的管理教育。创新建立“工地夜话”活动机制,利用施工间隙、傍晚收工休息等时段,组织党员干部与群众开展“工地夜话”交流2场,利用“工地夜话”场合氛围轻松和谐的特点,引导群众吐露心声参与讨论,收集2条基础设施改善建议,协调解决3件留守老人照料等实际问题,有效培养群众主人翁意识并引导其逐步在集体事务中出谋出力。创新“技能反哺”机制,组建由项目培养的2名工匠组成的乡村服务队,参与村民农房改造、环境整治等村级事务,营造“学好技术为家乡”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村民对自己参与的道路、沟渠等“以工代赈”项目设施的爱惜之情,引导村民自发成立道路管护志愿队,对全村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自我服务更加有活力。

近一年以来,全镇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个总投资754万元,共建成7.8公里产业道路、12.6公里灌溉渠系,为76名困难群众增加务工收入72.19万元。

(德阳市旌阳区柏隆镇党建办 廖佳怡 张颖)

编辑:陈建佳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