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约呷阿各莫
近年来,甘洛县始终聚焦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治理,从筑好组织堡垒、优化民生服务、提升治理效能“三个维度”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安置点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筑牢组织堡垒,确保搬迁群众住得安心。一是完善组织架构。制发《甘洛县县级领导联系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工作方案》,明确联乡县领导任组长联系安置点4个、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联系安置点146个,推行“1+M+N”治理模式,健全“村党组织-安置点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服务网络,着力构建“党建共抓、资源共享、治理联动”的安置点治理格局。二是建强自治体系。将治理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创建文明新风等7项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条例,着力构建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以法治、德治、自治、共治为基础的“一核四治”治理模式。推广运用“红黑榜”、积分制等奖惩制度,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社会公德维护等公共事务积极性,引导自发遵守移风易俗条例,以“物质小礼”换取“文明大礼”。三是完善协调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人员分工下设基层治理、社会治理、乡村治理等6个专项工作组,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过程管控与跟踪问效,坚持每季度制定一次任务清单,通过“周督办、月调度、季盘点、年总结”模式,有效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责任。
优化民生服务,确保搬迁群众快速融入。一是精简办事流程。坚持为民办事去行政化、去形式化、去办公化、提升服务水平、提升人气热度,全面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服务模式,引导搬迁群众在便民服务站办理合作医疗、救助申报等民生事项,通过一窗受理、一人跟办、一站办结,累计代办事项2000余件。二是促进就业增收。紧盯“就业保增收、产业促发展”目标,动态建立“一库五名单”,多维度开展12个工种务工技能培训38班次、惠及搬迁群众1000余人次。依托政府投资、以工代赈项目岗位吸纳搬迁劳动力800余人次、产业园区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务工200余人次,零就业搬迁家庭全面清零。三是多元参与联动。创新推行“1+8+N”服务模式,构建“乡镇主导、部门协作、村级主抓、群团参与、村民自治”安置点治理模式,整合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妇女之家、职工之家等服务阵地,将政策解读、移风易俗宣讲、科技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8项功能纳入“一站式”文明实践服务阵地,累计服务群众1400余次。
提升治理效能,确保搬迁环境安全舒适。一是建强治理队伍。按照“居住相邻、群众自愿”原则,依托森林草原防灭火十户联保体系,划分网格配备基层治理网格员1700余名,健全党员志愿服务队、民兵联防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等4支队伍,累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二是整合网格资源。整合原有宣传、政法、教育等多个网格为一个综合网格,依托“县-乡-村-组-网”五级联动治理平台,采取“点单、派单、接单、评单、销单”五单工作法,常态开展政策宣讲、移风易俗、卫生评比、微心愿化解等活动500余场次,准确建好每一笔账目、妥善解决每一个问题、努力办好每一件实事,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留、难在网上解”。三是树立文明新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玛牧学堂等载体,组建文艺汇演队伍7支,结合“送文化促新风”活动,累计开展惠民政策、移风易俗、感恩教育培训200余场,惠及安置点所在村群众10000余人次,着力提升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意识。(作者单位/中共甘洛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