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农村
组工干部调研手记:山村夜话看蝶变
2025-04-25 14:24来源:四川党建网

在兴业乡柑子村恒源农业茶厂与王全芳深入交流柑子村产业发展情况

晚春时节,我去雅安市天全县兴业乡柑子村开展蹲点调查。

驾车从县城出发,沿318国道一路向东,穿乐英乡,过新场镇,跨伏龙桥,才进入兴业乡境内。资料上说,柑子村是距天全县城最远的一个自然村。34公里的山路,我开了将近一个小时。偏远,由此可知。

柑子村万亩茶园

车一进村活动室院坝,驻村第一书记李嘉明就迎了上来。“这两天正在采茶,走,我带你四处走走。”

走进茶园,漫山绿意盎然,几十个茶农正在顶着春阳采摘新茶。40岁出头的李学良激动地说:“今年茶叶又丰收了!我承包了123亩茶地,每年纯收入20多万元,今年,打算在城里给女儿买套房。”说起柑子村的变化,他眼眶里闪着泪花。“早年间,看着有的人家发展猕猴桃,收入可观,我便投了20多万元,谁知道还没挂果树就病了,亏得血本无归。咨询了农业专家才晓得,柑子村平均海拔1152米,雨水充足但光照时间短,根本不适合猕猴桃和其他水果。现在好啦,茶业成了我们的支柱产业。”

采茶工正在采茶

李嘉明告诉我,2014年,柑子村是省定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村,80%以上的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口不足200人,90%以上的耕地撂荒。尽管在2018年退出贫困村,但依然是全县出了名的空壳村、荒芜村、信访村、闭塞村,经过7年的发展,现在的柑子村已经建成省级三星园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粮经复合基地近10000亩,年出栏生猪4万余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40余万元,带动实现粮食、茶业、生猪产业全面发展。

2018年8月,天全县调整充实了柑子村帮扶力量,由农业局牵头的驻村工作队进驻柑子。“那段时间,工作队天天进村入户到农家,他们问得最多的,是村里之前发展过什么产业从事过什么副业,群众对发展有什么需求。”走访中,王全芳告诉我,“大概是因为我之前种重楼吧,他们问得就更仔细了。”

王全芳说,乡上领导还把县农业、林业、自规等部门的技术人员请到村里,并邀请来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一起为柑子“把脉会诊”,最后,确定了“猪+粮+茶”种养循环发展的路子。

“后来呢?”我急切想知道产业发展是如何破题的。

“起先,是村上牵头成立了合作社。接着,又引进了茶业企业恒源公司,统一流转土地开始规模化发展,实行茶苗、栽种、管护、施肥用药、品牌、销售‘六统一’,这才有了今天近万亩的茶叶基地。”

顺着李嘉明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建在山腰的一排标准化猪舍。一路走来,道路整洁,每隔四五百米就建有垃圾分类收集站,家家户户院坝干净,屋檐下的柴禾垛码得整整齐齐,遇到的村民,也都微笑着和我们打招呼。看来,空壳村变为百万村、空心村变为人气村、荒芜村变为产业村、信访村变为和谐村、闭塞村变为通达村实至名归呀。

时逢采茶季,柑子村万亩茶园一片繁忙。

正在为采茶工送开水的90后张茂霞,是柑子村有名的种茶大户。之前,在外地一家私企上班的她,得知村里茶产业红红火火,毅然辞职回家创业。“今年雨水充足,茶树发芽率较高,茶叶质量好、产量高,我流转的200亩茶地预计可产优质春茶4000多斤,毛收入应该有40多万元吧。”张茂霞说,“以前村里80%的劳力都外出打工了,现在在村里的差不多有90%。”

柑子村新六农牧公司养猪场

当我问张茂霞未来有什么规划时,她毫不犹豫地说到,“恒源公司投资新建了加工厂房、气调库,高山茶发展势头正猛,而且县里也加大了投资,以柑子村为核心的生态种养循环产业园也获评省三星园区,这对我们的发展必将有更大的带动作用。眼下,我正在努力学习农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在管好茶园的同时,打算向农业社会化服务、直播销售、农旅融合方面拓展。”说这话时,她眼神坚定,一脸自信。

傍晚,我在李明生家院坝里组织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会上,74岁的村民高月昌十分激动,“路灯亮了,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担心摔倒了;村道平了,再也不会挽裤腿吃灰尘了;村里也有驻点医生了,一个电话,他们就会到家里看病送药了。”

“以前村务虽然也公开,但没啥看头。现在,我们都爱看,因为村里每年有一百多万元的集体收入,这钱都花到哪了、怎么花的,大伙自然都会关心。”村民刘成建说话语速快,但吐字清晰有力。

兴业乡柑子村村民领取分红

“村里每年都要为60岁以上的老人发‘红包’,还要组织大伙团年,打牌的少了,吵嘴打架的更是没有了。”60岁的高月英说完,端起茶杯连喝几口。杯里,茶汤金黄,透着豆香。

当我问及还有什么意见时,大伙七嘴八舌。有的说,想扩大养猪规模,希望能得到扶持。有的说,希望村里增设一些体育设施,方便大家茶余饭后锻炼身体。有的说,现在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来柑子参观考察的人也逐渐多了,希望村里支持开办几家特色农家乐,方便游客销售当地土特色两不误。还有的说,要注重把村里的年轻人培养为党员,增添村持续发展的鲜活动力......

走出院坝,一轮圆月挂在天际。月明星稀,远山一片朦胧。夜风轻拂,空气中透出淡淡茶香。村活动室里,灯火明亮。我知道,村“两委”成员的脑海里,正在描绘一幅乡村振兴的全新图画。

(中共天全县委组织部黄子鑫)

编辑:陈静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