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是》杂志2025年第7期发表的《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持续推动科技事业发展锚定方向。文章着重强调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一抓到底、坚持改革创新,犹如三把关键钥匙,开启通往科技强国的大门,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与现实价值。
党的引领为科技事业锚定航向。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科技事业稳健前行的根本保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瞻远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并确立 2035 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蓝图。这些高屋建瓴的决策部署,为科技发展照亮前行之路。在国际科技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党的全面领导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统筹协调作用。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例,其建设工程浩大,涉及多领域、多部门,需海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同时还需跨部门、跨学科协同。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一盘棋,各方力量汇聚,接连攻克技术难关,最终实现全球组网,让我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站稳脚跟。从 “嫦娥” 奔月到 “天问” 一号火星探测,从 “奋斗者” 号深潜万米到 “九章” 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每一项重大科技成果背后,都有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坚实后盾。党依据国家战略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发展规划,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确保科技事业沿着正确方向稳步迈进。
一抓到底让科技目标落地生花。坚持一抓到底,是推动科技事业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科技发展是一场漫长且艰难的马拉松,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在科技领域,那些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就是亟待啃下的 “硬骨头”。回顾秦岭违建别墅整治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六次重要批示指示,持续发力清除顽疾,最终让秦岭生态环境得以有效保护,彰显了坚持一抓到底的坚定决心与强大执行力。在科技发展进程中,同样需要这般精神。比如,我国芯片技术研发长期遭受国外技术封锁。但科研人员与相关部门毫不退缩,坚持一抓到底。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攻关,从人才培养到产业布局,持续投入资源,不断探索创新。历经多年拼搏,尽管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但已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部分国产芯片实现量产并应用于多个领域。唯有坚持一抓到底,对科技发展中的难题和目标紧盯不放,方能攻克技术难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改革赋能为科技发展注入活力。改革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源泉。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对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至关重要。当前,我国持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创新资源统筹与力量组织。同时,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布局,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加快构建契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以科研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例,过去存在科研成果与收入不匹配问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研人员积极性。如今,通过改革,部分科研机构和企业推行更为灵活的薪酬制度,将科研人员收入与科研成果转化效益挂钩,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促使他们更专注于科研工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此外,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改革创新思维还体现在对新技术、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上。“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众多新业态和商业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科技成果应用开辟更广阔空间。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一抓到底、坚持改革创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迈向科技强国的征程中,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文章的精神实质,将这三个方面贯穿科技工作全过程,以坚定决心、有力行动,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中共什邡市委组织部 颜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