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优秀企业家陈翠蓉的奋进之路
2025年2月,德阳市旌阳区柏隆镇的四川纤多多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鲜嫩的竹笋经过分拣、蒸煮等工序,化作预制菜包奔赴全国餐桌。陈翠蓉穿梭在生产线旁检查品质,工装整洁,目光专注。这位拥有三十余年农副产品加工经验的董事长,以巾帼之力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书写着动人篇章。
深耕农业,田间走出的行业标杆。少年时期的农村生活让陈翠蓉深谙农业发展之重。三十年前踏入农副产品加工领域,她在台资企业成都吉食道食品公司用十二年磨砺出国际化管理视野,获“企业卓越贡献人物”称号;转战内资企业八年,她又淬炼出精准把握国内市场的能力。对200余种竹笋资源的深入研究,更是让她赢得“中国竹笋制品行业资深专家”美誉。2019年,为积极响应柏隆镇政府“振兴家乡”的殷切号召,陈翠蓉毅然放弃优渥待遇返乡创业,投资4000万元创立纤多多食品公司,建成现代化加工基地。“乡亲们守着沃土却增收无门,我必须做点什么。”这份初心推动她将台资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与本土实践结合,半年即实现税收90万元,2021年销售额破亿,2023年获旌阳区“创新成长奖”,2025年被认定为“四川省第四批农村致富带头人”。
党建赋能,构建产业振兴共同体。“党组织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与我的追求高度契合。”2024年光荣入党后,陈翠蓉积极推动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设立党员示范岗攻克技术难题。公司创新订单农业模式,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与稳定销路,规范种植流程提升产品附加值,在政府“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和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下,企业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优先吸纳农村中老年妇女,带动15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从业者年人均增收超3万元,2024年企业销售额突破2亿元,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标杆。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良性循环,印证着陈翠蓉“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的经营哲学。
赤子担当,危难时刻显初心本色。2020年,陈翠蓉以保护价收购千吨滞销青菜,化解菜农危机;同年8月德阳洪灾,她抽调技术骨干参与抢险,捐赠150吨砂石固堤。2023年携手残联创建“共富车间”,每月承担2万元成本为29名残疾人提供岗位。从设立“员工互助基金”到创办“妇女微家”技能培训平台,从多年前凭借社会责任感返乡创业,到因这份责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陈翠蓉始终坚守初心,用匠心诠释着农业人的执着与坚守。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陈翠蓉坚定地说,“党员就该像竹笋一样,既向下扎根汲取力量,又向上生长传递能量。我将继续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精进探索,以实际行动续写德阳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中共德阳市旌阳区委组织部 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