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东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脉相承,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先遣队”,要自觉以“智”提质、以“效”赋能,当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向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充沛动能。
淬炼一支智勇队伍,提升服务效能。基层党组织建设好不好,战斗力强不强,群众认可不认可,关键在于干部队伍优不优。深化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两委”干部专业化管理机制,畅通优秀村“两委”干部进入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渠道,鼓励参加学历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保障工资收入处于合理水平,激励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健全年轻干部关爱机制,实施“青苗工程”“墩苗计划”,开办“职业讲堂”“青年夜校”增强业务能力水平,组织交友联谊活动扩充“朋友圈”,降低心理压力负担,着力解决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难题,锻造智勇双全“生力军”。
搭建一处智慧阵地,增强培训效果。基层教育培训学得好、记得牢,核心在于解决“在哪学”“谁来教”。打造“蓄电池”型学习阵地,挖掘现有资源资产,利用便民服务站、“村史馆”“党员之家”“议事亭”等设施,建设“多功能合一”培训场所,结合本土历史、文化为党员干部“充电赋能”;引入“教学新能源”,探索县级党校“帮学助学”活动,定期选派优秀讲师团到乡村开展理论宣讲、实践指导,开阔基层党员干部视野;创新教育培训载体,“实地课堂”与“网络课堂”并重共举、优势互补,制作“共享式”学习菜单,以党的创新理论夯实基层党组织理论素养。
构筑一个智能网络,优化监督效率。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蝇贪蚁腐”侵占群众利益、消解群众信任,破坏力不容小觑。整治“微腐败”,重点在于“无微不至”,依托算法、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高效开展惠农补贴、扶贫救助、工程建设等“高风险”领域数据比对、异常预警;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广泛性特点,重点关注本地涉腐舆情,推动“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拓宽“群防群治”参与途径,推动“码”上举报走深走实,织牢织密“党支部+纪委+群众”内外一体监督网。
(作者单位/绵竹市什地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