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5年2月合刊/第3-4期
凝心聚力谋发展 拼搏决胜“十四五”
2025-02-24 16:12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2025年省两会观察

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范吴瑕 黄薇

团结一心谋发展,勇往直前向未来。

1月19日、2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分别在成都开幕。六天时间里,代表委员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责任意识、良好的精神风貌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共谋发展大计。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蓄势之年。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重要报告、决议,总结成绩实事求是,确定目标科学合理,提出举措切实可行,对于四川做好今年工作,确保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具有重要意义。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惟有勇担重任、奋勇向前。新的一年,全省上下当认真落实省委既定部署和省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勇往直前,确保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奋力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1月21日下午,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图/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树

攻坚克难、奋勇向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迈出坚实步伐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四川发展承压负重砥砺前行的一年。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成绩来之不易、令人鼓舞,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在省委领导下全省人民攻坚克难、拼搏实干的结果。

“29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川渝合作共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200亿元”“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量突破3.6万列”“30件年度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回顾走过的路,来之不易的成绩令人心潮澎湃。

2024年,是极为不易的一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四川沉着应变、迎难而上、苦干实干,紧紧抓住事关当前和长远的关键要点,战胜多重挑战,干成了一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群众关心关切的大事要事,以四川发展之进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这种承压奋进之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更清晰的表达——

“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经济总量超过6.4万亿元,保持全国第5位;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2%;进出口总额增长9.4%,重回万亿元规模。”

透过政府工作报告,一个活力满满的四川呈现在世人眼前: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发展动能加快汇聚、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持续加强。

站位全局谋履职、聚焦中心向实干,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到,“高效率转化提案办理,提案立案1325件、已全部办复,建议被采纳或部分采纳1244件、转化率达94%。高质量反映社情民意,收集信息1.48万余条,报送全国政协1800余条,专报省领导和转送省直有关部门274条”。广大政协委员在服务大局中发挥优势,在助推发展中挺膺担当,在守正创新中提升质效,一大批协商建言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的政策举措。

翔实的数据背后,是一项项求真务实的举措、一个个铿锵坚实的脚印。四川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新进展、新突破,是全省上下勠力同心、团结奋斗、拼搏实干的结果,凝聚着代表委员的辛勤付出。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2024年的发展“成绩单”让全省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四川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揽,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以奋发有为的拼搏干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努力奋斗。

委员们交流履职心得。 图/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雨杨

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在履职尽责中彰显担当服务大局

“加强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用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依托人工智能学院,联合人才发展集团、新型研发机构等,加大综合性应用人才储备力度。”

“建议用好‘两重’‘两新’政策,抓住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机遇,鼓励协助企业申请和用好各类普惠政策,让企业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研发和市场营销中去。”

“制定出台统合配套、集成度高的政策措施,巩固传统消费,培育壮大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释放更多消费潜能。”

……

今年省两会,历时6天。6天中,代表委员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积极履行职责、参政议政,共商发展大计。

“深化川渝相互赋能、一体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聚焦对发展的担当、对民生的关切,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通过一次次踊跃的发言发声,一件件鲜活的议案提案,一个个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穿履职尽责、参政议政全过程。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2025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收官之年,如何继续下好“一盘棋”?在代表委员的相关建议中,“深度融合”和“协同”是高频词。

省政协委员、香港贸易发展局西部地区首席代表周宏从区域协同发展入手,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更好实现经贸合作上的“双向奔赴”,提出建议:“两地可以在贸易、金融、航空航运、新能源、科技等方面合作,共赢发展。”

创新,也是省两会现场高频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56次,在代表委员们口中也是频频出现。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成果转化?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四川将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为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奠定坚实基础。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袁冰认为,四川要全力以赴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政产学研用投融”协同创新,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投入,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打造智慧医疗新场景,提升群众优质医疗服务获得感”“发展银发经济要培育关键企业,重点突破”“优化母婴室体验”……代表委员们立足各自工作领域、结合调研思考,从就业创业、教育助学、医疗卫生等领域出发,抓住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个关键,为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提建议、出实招。

拼搏向前、决胜“十四五”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进入2025年,新时代四川行进到新的历史节点。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蓄势之年,四川怎么办,如何干?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着手,与会代表委员们看到2025年奋斗的目标、努力的方向、实现的路径。

就四川而言,有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机遇叠加,有国家重大政策加力提效,也有独特的科教资源、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省委部署、全省努力推动的重点工作正加快转化为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兴产业兴起等新优势。只要做足充分准备,审时度势、科学研判,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四川未来发展必将动力更强劲、活力更充沛、前景更广阔。

新征程上再出发,大家信心十足、豪情满怀。

“挑起经济大市多作贡献的大梁,德阳肩负重任。”省人大代表,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朝阳表示,德阳将围绕“存量倍增、增量突破”集中力量抓工业优发展。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工业结构优化提升层级。特别是将聚焦德阳“3+1”主导产业建圈强链,不断提升产业链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大学科技园成势见效,在高端装备科技城建设上取得一批实实在在的标志性成果。

省人大代表、资阳市财政局局长张毅说,报告提出了对各级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的新要求,其中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对于自身的建设。1月24日,参加完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后,张毅第一时间返回资阳市,“作为财政系统的人大代表,我回去之后要抓好本次会议的精神,做好学习贯彻和落实。”

同一时刻,省人大代表,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蒋明也从会场奔赴“战场”。他表示,彭州将主动融入全省低空经济和无人机产业链,积极联动德阳、绵阳、自贡等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地,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共同打造千亿级无人机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四川形成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我们非常关注以旧换新政策扩大到电子产品。”省人大代表、信利(仁寿)高端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亮表示,作为手机、平板电脑的配套企业,他们已经感受到了政策红利,下游的手机、平板厂商已经纷纷表达了增加订单的意向。

“报告中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说到了我们心坎上。”省人大代表,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毛建桦说,作为攀西地区独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AAAA级景区,迤沙拉村今年将持续挖掘特色文化,精心举办特色节庆活动,积极开发新颖研学课程,全力推出新奇旅游场景,全方位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

春潮澎湃启新程,扬帆奋进正当时。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全省干部群众正迈着昂扬步伐,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勇往直前,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易贝羽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