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4年10月合刊/第19-20期
人生没有“如果”
2024-10-22 15:29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陈皓  《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王兆伟

“想不通我为什么会走上这条路。如果没有违纪违法,我本可以在家人、朋友的陪伴下,每天规律生活、认真工作。然而,人生没有‘如果’……”囹圄之内,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书古镇中心卫生院原院长沙正华悔不当初。

沙正华,1982年8月出生于冕宁县一个农村家庭。他有读书天分,也刻苦努力,是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2007年,沙正华以优异成绩考入越西县申普乡卫生院,成为一名基层医务人员。

参加工作之初,沙正华立志做彝族群众的健康守护者:“为了让乡亲们能够就近看病,我在乡镇一级卫生院率先增设了儿科、中医馆、彩超室。”兢兢业业为群众诊治病痛的同时,沙正华挤出时间提高业务水平。短短几年时间,他就成长为越西县高山片区乡镇卫生院首位“儿童肺炎医生”、首位“儿童头皮注射医生”、首位“临床手术医生”。

沙正华的努力,组织看在眼中,对他进行重点培养。在参加工作的第六个年头,沙正华升任申果庄乡中心卫生院院长。其后,他陆续转任人口更多、医疗需求量更大的竹阿觉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代理)和书古镇中心卫生院院长。

随着职位越来越重要,沙正华的思想却出了偏差,“迫切想干出一番成绩来证明自己”。然而,他所认为的“成绩”已不是将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排在首位。“改善设施,是为了能多收治病患,促进业绩上涨。几年时间,卫生院年收益从2万元上涨到40万元。”卫生院收益的上涨,使沙正华认为“工资不足以匹配‘战绩’,多拿一些、多占一点是应该的……”扭曲的心态驱使沙正华将“黑手”伸向单位公款。

2013年起,因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签约医生需求量剧增,基层卫生院需通过聘任临时公共卫生人员和村医解决燃眉之需。经过几轮的聘任,沙正华发现人员聘任、数量确定、工资核发都由卫生院负责,身为院长,他自由裁量空间很大,便玩起了虚增临时公共卫生人员岗位套取公款的“戏码”。

“他配套虚构岗位聘任人员、聘任时长、工作量以及事先准备好的银行卡账号,再由自己审核签字发放,事后支取款项供本人使用。”办案人员介绍,沙正华认为临聘岗位“不起眼”,每人每月仅1800元工资、数额不大,再加上审核权限在自己手中,程序简单,被发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而套取公款时肆无忌惮。

思想防线一旦松动,贪欲很快决堤。沙正华不断加大力度将手中权力变现,手头紧了就虚增岗位套取资金供消费使用,房子装修就虚列采购套取公款支付家具电器,孩子读书就虚报工作量套取补助交钱补课……1800元、5000元、15000元……沙正华俨然将公家卫生院当成了自家“小诊所”,“吃得心安理得,拿得理所当然”。

贪欲上头、丧失医德,“患病的医者”沙正华终于在纪检监察机关面前露出马脚。2023年2月,越西县纪委监委对沙正华展开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经查,2013年至2023年,沙正华利用职务便利,采取虚列支出等方式套取单位公款314余万元,其中,其个人占有297余万元。2023年7月,沙正华被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同年12月,沙正华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作者单位/陈皓  越西县纪委监委)

编辑:陈建佳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