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要优化引育机制、搭建创新平台、健全激励体系,引导各类技能人才竞相涌现、大展才华、奋勇争先。
优化人才引育机制。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剧,航空“线缆之手”、天津港“拖车王”和飞机航电系统安装调试实操等各类人才一技难求,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定好“人才需求目录”,利用好政策“橄榄枝”,完善“归雁工程”回引制度,避免一哄而上、供需不对等情况。用人单位要扭转“重学历、重职称、重荣誉、轻技能”的社会观念,让有技能、有情怀、有信念的创新型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地方校地教育平台要把职业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大力发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订单式培训,给予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探索推行“管办分离”培训模式,发挥行业部门、企业、院校等独有优势,自主确定培训内容、对象、时长等知识“套餐”,推动技能培训“量质齐升”,让技能人才成为“香饽饽”。
搭建产教创新平台。地方政府要将产业和人才规划一体推进,构建好技能人才发展生态链,以主导产业为“着力点”,找准产业与人才发展的“轴心”,紧扣产业链上下游需求,深化“揭榜挂帅”“赛马比武”机制,借助产才协同发力破解“卡脖子”技术、“堵点难点”,同时建立“一揽子”校地合作制度和政策体系,通过搭建“人才飞地”、合作入股、专家顾问等多种形式,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出,形成“人才赋能产业、产业成就人才”的良性循环,培育更多“拔尖人才”,持续放大“鲇鱼效应”。地方创新平台要大力推广“工学一体化”,举办以职业技能竞赛及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的竞技赛事,创新以赛代学、以赛代训、以赛代评,促成“过去装不满、现在装不下”的格局。
用好评价激励体系。技能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顶梁柱”,要培育大批技能人才,就要健全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地方政府要抢抓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契机,避免“老一套”“旧一套”评价方法,注重过程考核、业绩评审、以赛代评等方式,优化技能人才评价指标,联合农业、发改、文旅等部门试点建立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职称评审等多元评价制度,提高评审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社会企业可以试点建立自主评价制度,把评价项目延伸至工程、农业、技工等类别,将技能等级、业绩贡献与年薪制、股权激励、岗位津贴等挂钩,广泛开展技能人才选评选树、典型宣传,形成“崇能尚技”的浓厚氛围,打造“近悦远来”的技能人才发展生态。(作者单位/中共内江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