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昱霖
2024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103岁生日。回望峥嵘岁月,从嘉兴南湖中驶出的“小小红船”已然成为领航中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往后看有一路故事,向前望能见清晰远方。广大党员干部要立稳精神坐标、校准为民方向、系好廉政纽扣,不断坚定信仰、践行初心、锤炼作风,答好为民兴党强国的“终身课题”。
坚定“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好学,答好深学细悟的“理论课题”。“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时常会遇到“说不上话、帮不上忙、支不上招”等“本领恐慌”,面对工作需求、群众诉求,出现工学矛盾突出、缺乏工作经验、群众沟通不畅等问题。党员干部要坚持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面向书本、群众、前辈等以“求知若渴”的状态、“上下求索”的态度,坚持抓住重点学、拓宽领域学、带着问题学,切实做到在学懂上求精、在弄通上求实,为指导工作实践、破解发展难题夯实理论根基。
践行“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答好人民至上的“实践课题”。“人民”二字重千钧,是每位党员干部的使命责任。从带领兰考人民打赢“三治”攻坚战的焦裕禄,到用生命唱响脱贫攻坚“青春之歌”的黄文秀,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如磐初心,增强党性修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党员干部要当好群众的“传达员”,做好群众的“意见箱”,要敢于善于探索未曾涉足的工作盲区,让惠民利民的好政策亮出来,让还未发现、未解决的“急难愁盼”摆出来,在根植乡土、服务民生中答好初心使命“终身课题”。
锤炼“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修养,答好克己奉公的“底线课题”。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越鸭绿江,义无反顾、誓死捍卫心中热爱的土地,用生命筑成的围墙守住了祖国与人民,守住了山河无恙、国泰民安。党员干部当用好历史这本教科书,端起“历史规律的显微镜”看历史、照当下、明未来,时刻保持清醒与警惕,以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的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答好自我革命“终身课题”,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作者单位/中共南充市嘉陵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