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市(州)综合
攀枝花市米易县:坚持“三个精准”深化人才发展制度改革
2023-11-22 15:55来源:四川党建网

近年来,攀枝花市米易县抢抓省级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契机,着力在人才招揽政策、人才管理服务、人才发展载体三个维度精准施策,全面深化人才发展制度改革,不断激发人才活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米易发展。

精准瞄定人才资源,实施紧缺人才招揽工程。一是深化“双招双引”全链条揽才。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发布紧缺专业和重大产业人才需求“双目录”,专项制定钒钛产业、现代农业等人才支持政策11个,构建“人才+产业(项目/课题)”双招双引模式,对引进的人才项目,按招商引资额度的一定比例进行考核,参照招商引资规定给予相应奖励。近两年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439名,其中硕博及副高以上职称人才105名,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集聚院士专家150余名。二是实施“桑梓归雁”一揽子计划。建立“收集—上报—联系—引进”工作机制,分类认定944名高层次人才,建立桑梓人才库,并按图索骥结合民生重点领域发展需要,借助“引才大使”聘用模式,回引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邓德强教授,推动其省级名中医工作室分站落户米易;在住建等领域分别设立“候鸟人才工作站”,设立候鸟型人才工作室,采取挂职兼职、技术指导、周末工程师等方式,柔性引进150余名专家人才。三是深挖“康养人才”潜在资源。成立米易县康养产业人才联盟,每年赴成都、西安等地开展城市推介,举办“深呼吸·在米易”等康养产业专家论坛、学术交流活动,并储备60套“专家楼”供康养专家人才免费休假疗养、联谊交流,吸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健康产业重点研究室米易基地等康养研究机构落户;在县城康养社区、乡镇康养机构设立信息收集站,对来米易康养的专家人才登记造册,每季度收集发布康养人才在米时间、擅长领域、个人意愿“三清单”,引领其发挥特长助力米易发展。

精准对接人才需求,优化人才管理服务保障。一是人才使用直达项目一线。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和人才引育,出台项目人才化、人才项目化服务保障机制,确保每实施一个重大项目,配套一个人才服务专班,提供决策规划、技术支持、经营管理等保障。目前已组建重大项目人才服务专班10个,选派65名发展潜力大、专业性较强的专家人才至一线。对在项目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人才,优先晋升等级、提拔任用,目前已提拔重用210人、晋升177人、调任17人。二是人才流动倾向基层一线。着眼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人才使用、流动、评价难题,大力开展“县管校聘”“县招乡用”改革,推行学区化办学、集团化办医,建立“校联体”9 个、“医联体(医共体)”5 个,推动全县1911名中小学校长、教师打破身份和区域限制全员重新竞聘上岗,262名乡镇卫生院事业编制收归县级统一管理和调配,形成按岗聘人、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三是人才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统筹设立3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经费,建立县级领导联系服务高层次专家人才工作机制,出台人才购房、学历提升、创业扶持等政策补贴办法10个,精准配套医疗服务、子女就学、父母养老等个性化服务措施12项。在县城核心地段及各乡镇中心区域集中升级打造1500余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创新推出共有产权房150套,人才和政府按 6:4分房款分产权。出台优秀人才评选表扬等激励办法,设立“米易杰出人才”等12类奖项,配套100万元专项资金,常态化表扬先进、宣传典型。

精准制定专属政策,强化人才发展载体建设。一是夯实县级孵化基地。探索双创平台县级孵化制度,出台县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联合体等建设实施意见,构建“创新中心+专家工作站+名工作室”县级创新平台架构,对新建的平台按等级分别一次性给予5~90万元资助,年度考核优秀的给予20~30万元奖励,新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18个。推行“创业培训+项目扶持+孵化基地”培育模式,在钒钛、现代农业、产教融合、文化旅游四个领域分别建设研究中心,支持各类高层次人才领办专家工作站9个、名师(医)工作室8个,打造创新联合体2个。二是推进政产学研融合。采取“政府定方向、给政策,企业和人才搞研发、促创新”模式,应用“平台+项目+专家团队”模式,通过企业点单、政府牵线搭桥,推动县域企业与中南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学研转化,推动超细粒钛铁矿高效回收、第三代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等50余项技术取得新突破。三是服务企业提升能级。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设立500万元引导资金,依托“园区+展馆+研发中心”配套完善实验研发、成果转化、食宿培训等服务设施,组建服务专班,提供科研攻关、技术推广、政策扶持“一条龙”服务。大力推进减税降负,建立跟奖跟补机制,通过用人补贴和税收奖励等形式,支持企业引才用才。出台服务企业人才专员管理办法,“量身定制”专项服务,引导支持一批企业发展壮大,助力全县培育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企业17家。

(供稿单位:中共米易县委组织部)

编辑:母婧潇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