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燕 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陈贤凤
“小廖,你最近有啥困难不?”11月9日一早,广元市利州区嘉陵街道南街社区党委书记张国丽就来到城镇困难居民廖欣家中,主动问需解难题。
驻村工作队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图/张远飞
开展主题教育的关键一环,就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利州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书达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利州区在‘实’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城镇特殊困难人口精准帮扶,着力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多方联动,让困难群众走出困境
“太感谢你们了,要是没有你们的帮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租住在利州区上西街道则天南路的困难居民杨敏,一见帮扶干部许联明,便拉着他的手说道。
身患多种疾病的杨敏,一家人都饱受病痛的折磨。为治病,杨敏不仅卖掉了住房,还欠下40余万元债务。负债累累、居无定所的杨敏,在利州区启动的城镇特殊困难人口精准帮扶行动中获益。
为推动城镇特殊困难人口精准帮扶工作落实到位、帮扶到位,利州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三个一”帮扶机制(1名县级领导包片、1个责任单位帮户、1名党员干部联络),联合民政、教育、卫健等8个行业部门,围绕兜底保障、教育救助、维权解困、就业帮扶、住房保障、卫生健康、医疗保障、扶弱助残8个方面,形成“1+8”专项实施方案和政策清单,彻底解决“谁来帮”和“怎么帮”的问题。
如今,利州区通过“组合式”救助,让全区463名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开启新生活。
量身定制,为特殊困难群众兜底
丈夫瘫痪在床、女儿正上大学,生活的重担曾让上西街道皇泽寺社区居民王英喘不过气。但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她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王英一家的故事,是利州区为城镇特殊困难人口量身定制帮扶措施的生动实践。此前,皇泽寺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摸排中了解到王英家的难处,便将其纳入城镇特殊困难人口精准帮扶对象,并为她在皇泽寺景区设置了灵活保洁员这个公益专岗。“在景区和社区当保洁员,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再加上每月2000多元的低保,很多困难就迎刃而解。”王英说。
不仅是上西街道,利州区各乡镇街道都立足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开展帮扶行动:嘉陵街道坚持“输血”和“造血”并举,实施“一揽子”帮扶;东坝街道根据帮扶对象困难程度采取“红·黄·绿”分类标识建立台账……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不断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加快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李书达表示,截至目前,利州区已为困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27个。(作者单位/张燕 广元市利州区民政局)(责编/范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