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王瑾
8月的一天,得知村里要组织学习苗族歌曲,60多岁的富民村苗族村民杨启芬兴致勃勃地向村委会走去。经过风貌打造的民族风情街上,牛头、蝴蝶等代表着苗族文化的图腾符号随处可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杨启芬激动不已:“苗族文化不断弘扬,这几年村子越来越美丽了。”
石椅羌寨民俗活动。供图/北川组
富民村位于泸州市古蔺县大寨苗族乡乌蒙山区,地处叙永县城、古蔺县城和黄荆老林景区“金三角”的中心位置,是极具特色的民族村寨。2018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富民村找到了一条发展致富路:大面积种植菊花,打造“花海迷宫”,举办菊花节,发展乡村旅游。
“花经济”吸引了大批游客,但是发展瓶颈显而易见,花期有时,何以持续引客留客?富民村在探索中找到新的路子:深挖本村独特的苗族文化,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与体验。
“村‘两委’通过挨家挨户走访,摸清了村子的民族文化‘家底’,发现很多苗族文化仅以口传方式传承。”富民村党支部副书记曾凡江说,为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富民村决定依托苗族文化,不断挖掘、提升乡村文化价值。
苗族刺绣。供图/大寨苗族乡
以歌为媒,苗族竹竿舞、芦笙舞等舞蹈,苗族刺绣、苗族织布、苗族拦门酒、苗族长桌宴等民俗活动被挖掘、弘扬,并逐渐发展为游客的民俗体验项目,游客一进村就能感受到浓浓的苗族风情。为进一步营造苗族文化环境,富民村对42栋民居进行风貌改造,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同时增添了许多民族元素,还打造了民族风情街。
“大人可以玩玫瑰花海迷宫,参与‘花开富民·苗寨吃新’民俗活动,小朋友可以体验苗族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村里越来越热闹,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美。”村里70多岁的老人王银高说,他一有空,就会为游客演奏芦笙。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以民族文化赋能美丽乡村,富民村“赏秀美风光、享民族传统文化”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依托苗族特色文化,富民村建成农家乐、休闲农园、特色民宿20余家,带动农户近100户,年经营收入达到400余万元。
同样依靠独特民族文化展现美丽休闲乡村魅力的,还有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和爱村、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濯桑乡汉戈村。
富民村开展“花开富民·苗寨吃新”民俗活动。供图/大寨苗族乡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石椅村以独特的羌族文化为引领,融合大爱文化,以特色农产品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集观光、体验、康养于一体的民族特色村寨;和爱村以历史悠久的彝族文化、独具特色的民居村落和观光农业,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产业;汉戈村以林旅结合的发展模式,打造百亩藏巴拉花海、星空帐篷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青稞麦浪民宿等,解决了当地村民就业1200余人次……
乡村之美,美在文化,美在传承。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厚重而鲜明的民族文化,不仅能提升美丽乡村的气质,也能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作为多民族聚居地的四川,既注重塑形,也注重铸魂,聚焦民族特色、挖掘文化底蕴,把民族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创建全过程的同时,也让文旅融合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责编/陈贤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