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3年9月下/第18期
尊重自然美,让“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山水田园里的“诗与远方”
2023-09-21 15:19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今年8月,农业农村部公布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四川有12个乡村上榜。近期,记者实地探访这些村庄,感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魅力。

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陈贤凤

阴平村风貌一角。图/刘永健


双城村古韵句宿一景。供图/平昌组

张河村共享农庄。图/陈贤凤


9月6日上午10点,和煦阳光洒满天府大地。记者步入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张河村,只见漂亮的别墅整齐排列,共享农庄、特色民宿等错落有致,与不远处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以下简称“农博园”)里满目金黄的稻谷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充满诗意的田园美景。

“到了节假日,村里游客总是络绎不绝。”张河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媛媛是土生土长的张河村人,她见证了张河村从“空心村”变成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全过程。

时间回到2017年,农博园落户兴义镇。地处农博园核心区的张河村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李媛媛介绍:“张河村向北不到一公里,就是天府农博岛主展馆;向东开车仅4分钟,就是AAAA级旅游景区斑竹林和羊马河绿道·姚滩湿地。”

田园、绿道、河流构成的秀美乡村画卷,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打卡”,张河村也开始延伸发展乡村游。

2018年,张河村以18亩集体建设用地入股,联合新津文旅集团现金入股,因势因地打造了农博园途远集趣共享农庄。几年间,张河村持续厚植绿色基底,以多元场景营造为抓手,在村庄发展起“非标民宿+体验农场+特色餐饮+研学教育+社区营造”的乡村休闲游。

“这一模式让农民变股民、农房变客房、村庄变场景,也让昔日的‘空心村’变成热门景区,把游客留了下来。”李媛媛介绍,共享农庄开业以来,带动张河村本地群众改造闲置农房发展特色餐饮、非标民宿、文创培训等29家,拉动张河村年旅游综合收入达3500余万元,新增常住居民400余人。

万年村打造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图/郝立艺

田园如诗画,乡村美且兴。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四川许多村庄以绿色、生态为底色,抓自然布局,融自然特色,在自然美、乡土美、人文美三者融合上下功夫,抓住了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

地处广元市青川县青溪镇的阴平村,是前往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必经之路。借助优越的区域位置,阴平村积极融入“大唐家河旅游区”产业链中,按“青瓦房、白粉墙、龙头凤尾座脊梁”“小花园、连户路、房前屋后栽果树”的川北民居风格进行规划建设,发展起“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特色的“农家乐”乡村旅游业。

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抓住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发展机遇,持续深挖大熊猫文化内涵,丰富文旅新业态、新场景,从过去“连玉米都长不好”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好评不断的文旅目的地,真正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巴中市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毗邻驷马水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著名画家罗中立油画作品《父亲》的创作地,被誉为“父亲的村庄”。该村以绿色生态为切入点,用艺术“开道”,打造“巴山美村·父亲原乡”乡村文化度假区,描绘出一幅既看得见青山绿水、又看得见人文与产业的特色画卷。

乡村之美,美在生态,美在创新。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因地制宜布局旅游新业态,以差异化、特色化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让普通村庄摇身一变,成为休闲乡村旅游“打卡”地,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展现了乡村发展新方向,赋予了农业文明新价值。(责编/蒋筱青)

编辑:黄敏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