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3年4月下/第8期
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支撑
2023-04-24 17:55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文/熊正彪 姜雪灵 唐科

2022年,泸州高新区认真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全面践行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系列会议精神,紧紧聚焦市委对高新区要求,建设“高层次人才集聚区”,突出抓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项重点工作,全力以赴实施泸州高新区人才聚集行动,全年新增各类人才6800余人,同比增长18.3%,人才总量达到5万余人,各类中高层次人才9000余人,有力推动泸州高新区跨越式进入全国百强高新区,为泸州市建设“一体两翼”产业新高地筑牢人才支撑。

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做大产业增量,依托中国电子、长江机械等链主企业开展以商招商,引进成都豪能、冠捷科技等龙头企业。组团外出招商15次,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余家,成功引进产业急需紧缺人才1000余名。做强产业存量,突出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西部信创产业基地、全球最大汽车差速器生产基地、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泸商总部经济基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6家(全市共8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6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40家,新增就业岗位3000余个,成功引进关键技术岗位人才1100余人。

搭建人尽其才舞台,激发活力用好人才。持续加强高端人才开发,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泸州)先进技术研究院金融信创产业等7个项目落地转化,聘请邓子新、王华明等9个院士团队作为顾问;高新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引进博士4名,研发的智能摘酒技术及样机已获批省转移支付重点支持项目。组织企业与四川大学等30余所高校合作,组建260余人的专家库,累计攻关破题1500余个,成功实施页岩气精细控压等11个校企合作项目。持续加强科创人才开发,依托3个国省级孵化器、众创中心、泸商大厦等平台,入孵中小微企业300余家,毕业企业100余家,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0个,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3亿元,获得专利授权数1100余件,同比增长20.93%,培育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200余人。

聚集各类优质资源,分层分类培育人才。加快推进产教融合示范区建设,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入驻师生3800余人,为园区11家企业实训培育人才,全年开展机械加工、电气自动化等技能培训班8期、培训1500余人次,同比增长21.5%;加快建设西部智能制造工匠园区,中国轻工工匠学院高新区实训基地已于2023年4月建成投用,将为园区智能制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各类高技能工匠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创造一流环境,贴心服务留住人才。完善政策体系,出台泸州高新区系列人才扶持政策,全年兑现人才创新创业扶持资金2.4亿元。提升服务温度,实施领导干部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协调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专家医疗等事项200余人次,依托渔子溪生态公园探索开展人才相亲等主题活动12次。优化生活舒适度,加快打造渔子溪10平方公里高品质生活区,10万平方米爱琴海购物公园,推动泸商大厦主体竣工,加快高新区人民医院、泰安滨江旅游环线、山色荷园建设,加快人城境业融合发展。

接下来,泸州高新区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人才工作新要求,大力实施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持续激发企业引才主体作用、持续加强人才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安居乐业留人环境,引进培育更多优秀产业集聚人才,助力高质量发展。(作者单位/泸州高新区党工委)(责编/黄薇)

编辑:易贝羽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