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首页要论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符合三大逻辑
2023-07-05 17:03来源:四川党建网

文/尚丽平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站在深刻阐述人民在国家中所处地位的高度,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并且强调要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民主”是核心,“全过程”是客观要求,深刻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梳理清楚蕴含其中的文化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找准基层人民政协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着力点,才能更好彰显人民政协制度的优势和效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符合文化逻辑。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中国的古代文化讲究“和而不同”,中国“和”文化具有相似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价值观,历来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天地参”“以人为本”等理念,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都凸显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包容性特点。我们经历了民族大融合阶段,有了举世瞩目的“唐文化”“汉文化”等,56个民族能够完全融入到整个国家当中,存在相同的声音、相同的政治地位、政治待遇,这是建立共和国的政治文化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情感上的相互亲近,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向往。政治协商会议、政党协商制度都包含了“求同存异”“兼容并包”“荣辱与共”“囊括一切”的文化理念。这种文化理念逐渐形成新时代执政党和参政党的政治同盟关系,不断营造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氛围。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符合理论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核心在于理解什么样的民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马克思、恩格斯说过:“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否则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全部问题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对于真正的民主,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非常精辟的论述:“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前者诠释了民主政治对于人民群众赋予的根本权力,后者则是对“全过程”的郑重强调。不公开、不广泛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缺乏人民群众“全过程”参与、全过程享有、全过程监督的民主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通起来,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关注国家发展大事、社会治理难事、百姓日常琐事,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运行上的协同性、人民参与上的广泛性和持续性,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各方面都体现人民意愿、听到人民声音,有效防止了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这样的民主,才是全过程民主最好形式、最好表达。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符合实践逻辑。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中提出来的。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实践证明,只有获得人民群众支持的政权才能长治久安,只有将人民利益至上的政权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脱颖而出。“人民”二字千钧重负。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人民立场,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要义,就是要通过构建体系、完善制度、创新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要政治机构,为包括民主党派、无党派在内的各界人士代表提供了共商国是的现实基础和实践平台。

(作者系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副主委、绵阳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绵阳市委主委、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

编辑:易贝羽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