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主办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四川党的建设
学习强国
数字党刊
党建数字云
党建展馆
公益广告
首页2023年3月上/第5期
信息
2023-03-07 15:24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邛崃市
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双强双创”三年行动计划

去年以来,邛崃市深入实施强基础、强阵地、创特色、创品牌“双强双创”三年行动计划,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乡村振兴、基层善治。聚焦标准规范,强基础、强阵地。细化“做合格党员、建合格党组织、当合格党组织书记”59条标准,出台加强“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办法,培育成都市级“好支书”12名。构建党员“1+5”分层分类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党员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教育管理。突出示范带动,创特色、创品牌。以村(社区)为重点,建立党组织和党员年初公开承诺、年底综合评议的“双诺双评”机制,推动履职尽责。制定党建引领“四有”标准、“六个一”要求,培育成都市4A级村党组织6个。抢抓高兴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契机,聚焦“伟大长征精神的成都表达”建设目标,推动红色引领绿色发展。释放引领效能,促发展、促治理。跨区域组建村级片区党委,建立“五联五共”工作机制,推动乡村振兴强片拓面。健全党建引领社区“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分类分领域划分细微网格,探索积分制模式调动群众积极性。深化机关党建“组团共建、联动提升”机制,稳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医院党组织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提升抓党建促行业治理效能。(中共邛崃市委组织部)

什邡市
优化路径  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

去年以来,什邡市着力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立足“拼经济、搞建设”实际,切实抓好优秀年轻干部的选、管、育、用。多措并举,加强年轻干部储备发现。实施智慧组工干部信息化系统建设,全覆盖开展领导班子分析研判,全方位掌握年轻干部政治素质、能力、实绩等情况。出台《什邡市人才专项事业编制使用管理办法》,解决急需紧缺人才用编需求。通过深化校地合作、举办活动等方式,招引高素质紧缺型干部。靶向发力,优化年轻干部培养路径。实施年轻干部“育苗工程”,创新1个月集训、3个月实岗、1星期考评的“131”干训模式。开办“章洛青年7点夜校”,鼓励年轻干部上讲台当讲师。开展实岗锻炼“青蓝工程”,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重要岗位进行为期1年的挂职锻炼,并统筹选派20余名优秀干部到省市重要经济部门挂职锻炼。聚焦实绩,加强年轻干部提拔使用。出台《什邡市领导干部个人署名推荐干部办法》等政策,推动干部成长与工作实绩挂钩。采取跟踪考察、蹲点调研等形式,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中心工作一线,全方位、近距离考察识别年轻干部,2022年以来共跟踪考察一线年轻干部80余名。(中共什邡市委组织部 张文韬)

华蓥市
激发村级“一肩挑”队伍干事创业活力

华蓥市打出示范引领、培训赋能、松绑减负、待遇保障“组合拳”,激发村级“一肩挑”队伍干事创业活力。强化示范引领。坚持忠诚实干实绩用人导向,将立场坚定、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村党组织书记推选为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典型,1名村党组织书记被评为省级“担当作为好支书”。强化培训赋能。创新“专题教学+现场观摩+书记大讲堂”培训模式,推出《产业振兴现场大比武》《千名书记讲党课》等实战实训类培训课程和特色微党课,联动打造凉水井村、白鹤咀村等4条乡村振兴示范村现场教学线路,推动村级“一肩挑”队伍在学中思、讲中悟、行中知。强化松绑减负。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成立一个综合考核组、下发一次通知、实行一次性考核”的“三个一”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模式,整合优化专项考核指标,明确加扣分、“一票否决”等事项,切实提升综合考核工作“精准度”,为“一肩挑”队伍减负释压。强化待遇保障。健全村干部“基础报酬+绩效报酬+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相结合的报酬机制,全市“一肩挑”的村党组织书记年薪酬同比增长36%。严格落实医疗保险、健康体检等关怀政策,将村干部养老保险补助提高至每人每年1500元。(中共华蓥市委组织部 周雄)

南充市嘉陵区
建强“四支队伍”  助力基层治理

去年以来,南充市嘉陵区探索构建“四员”治理体系,通过建强驻村工作队、助企工作队、专职网格员和党员志愿者4支队伍,织密治理体系,探索治理模式新路径。驻村工作队助力乡村振兴。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原则,建立驻村工作队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强村带弱村、片区抱团发展,发挥各类优势,实现规划共谋、产业共促、资源共享、治理共抓。助企工作队助力实体经济。围绕“强党建、纾困境、防风险、促发展”工作目标,从各部门党组成员、优秀党员中选拔20支“党员助企工作队”,与区规上企业结对驻点、助企纾困,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专职网格员助力基层治理。将原来107个党建网格、200个综治网格、65个综合执法街区整合为180个网格,通过便民“一站式”、党群“组团式”、居民“互助式”等“六大服务”,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党员志愿者助力防汛抗旱。组建120支党员先锋队,设立党员志愿岗648个,在大型工厂、沿江村(社区)等重点片区划分党员责任区42个,因地制宜设置物资搬运小队等213个,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中共南充市嘉陵区委组织部)

遂宁市安居区
强化遂潼毗邻地区党员教育

安居区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万场微党课进支部”活动。供图/安居组

2021年以来,遂宁市安居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以毗邻乡镇党建联盟为纽带,强化遂潼毗邻地区党员教育。深挖教育资源,党员教育系统化。建好教育阵地,聚焦两地红色文化资源,打造6个党员教育阵地,形成覆盖毗邻地区的阵地集群。建强教师队伍,组建以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为代表的党员教育师资库,提升党员教育质效。做优课程开发,围绕杨尚昆旧居、西眉镇毗邻党建工作室等,探索开发特色党课,推动党员教育入脑入心。创新教育形式,党员教育灵活化。掌上推学不间断,利用微信群、QQ群等,及时推送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方便毗邻地区党员随时随地学。上门送学不掉队,针对特殊困难党员群体,成立“送学上门”小分队,把党的声音传递到每位党员。一线践学不缺位,采取“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实践锻炼”模式,提升党员助力乡村振兴能力。共享教育成果,党员教育成效化。拓宽产业发展路径,成立产业联合党委,引进5家业主发展产业,打造毗邻地区党建示范项目,建成果蔬基地2000余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依托毗邻党建集体经济孵化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撑,毗邻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3万余元。共建毗邻治理格局,组建志愿联帮队等3支队伍,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等服务,促进毗邻地区和谐稳定。(中共遂宁市安居区委组织部 严军)

乐山市金口河区
开办“金口讲坛”   促干部担当作为

今年以来,乐山市金口河区开办青年干部“金口讲坛”,激励青年干部拼、闯、创,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聚焦中心选题。搭建青年干部思想交流、能力展示、工作比拼平台,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结合区情实际,确定项目建设“金”锣密鼓、乡村振兴“金”锐出战、文旅开发“金”彩纷呈、现代农业“金”耕细作等12大选题方向,并动态补充。干部上台讲演。每月举办1期青年干部“金口讲坛”,由1个牵头单位具体承办,选派相关部门4至5名青年干部上台,采取PPT展示方式,讲工作举措、讲问题思考、讲对策建议。分管县级领导进行现场点评,锤炼提升阅文能悟、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问策能答、遇事能办的能力。激活队伍促干。以全新视角分享促进高质量发展金点子,赛思路、赛做法、赛风采,充分调动青年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以讲促学、以讲促思、以讲促干。对表现优秀的年轻后备干部予以培养,形成比学赶超、担当奋进的良好氛围。(中共乐山市金口河区委组织部)

平昌县
“以柔促招+政招企用”  破解引才留才难题

去年以来,平昌县委组织部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对接需求,大胆探索创新,打出“以柔促招+政招企用”组合拳。“以柔促招”揽高端人才。柔性引进“聚才”。出台《平昌县柔性引才实施办法》,突破地域、人事、社保等限制,通过挂职、兼职、特聘等方式,引进县外硕博人才15名、技术团队5个。厚植沃土“拴心”。聘用中层以上工作岗位,给予20万元-50万元年薪,“一站式”落实科研补贴、食宿保障、探亲休假等。用活政策“留人”。放大政策、制度、保障等优势效应,对扎根平昌的9名硕博人才开启绿色通道,优先解决个人编制、家属就业等问题。“县招企用”聚企业英才。突出“岗编适度分离”。出台《平昌县引进人才岗位与编制适度分离管理办法》,通过单列编制“引”、派驻企业“用”、薪酬待遇激励等方式,破解企业“引才难用才慌”问题。保障“人才薪酬待遇”。按机关事业人员确定编制和基本待遇,所驻企业按工作成效考核发放绩效奖励。给予人才更多选择。5年服务期满可交流到县内其他事业单位,也可继续留任企业,增强“事业编制+企业薪酬+二次选择”吸引力。(中共平昌县委组织部 安卫)

德阳市旌阳区
探索“三有”自管会模式  助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德阳市旌阳区努力构建党建引领“三有”治理新模式,以居民自治为突破口,通过建立“自主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管会”),逐步形成“居民当家、小区自治”的共治氛围。红色领航有方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社区党组织挖掘能力强、有担当的党员及有参与治理意愿的骨干居民力量,筹建自管会,由小区居民共同协商、决策、管理小区内各项事务。同时,通过座谈会、坝坝会、微信群等方式引导和带动居民积极参与小区治理、小区改造等活动,推动小区由“无主管”向“居民主导、管理有序”的自管模式转变。管理运行有机制。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立足小区实际与居民需求,经过集体梳理与商议,制定多项规章制度,同时建立议题征集机制,围绕环境整治、消防安全、邻里矛盾纠纷等重点问题,自下而上收集居民需求、产生自治议题、形成治理项目。小区在自管会的引领下,通过上门入户、居民代表会议等多个渠道征集协商事项,通过民主提事、民主议事、民主决策,让居民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截至目前,共提出自治议题407条,解决突出问题200余件,通过民主协商落实小区院落改造、拆除违建、规划停车位、增设宣传栏等10余项民生实事。居民议事有载体。按照阵地共建、资源共享原则,打造居民自治户外议事厅,通过不定期议事,切实做到为民解困。依托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载体,整合各类资源、力量、平台,结合居民需求清单,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居民点单、社区接单”的方式收集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居民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和意见建议。积极联动基层党组织、志愿者骨干、居民代表,带领更多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各项事务,有效发挥议事集聚效应,切实打造互联互通的居民“议事圈”,切实提高居民议事能力和自主意识,解决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问题。(中共德阳市旌阳区委组织部)

绵竹市
建强高质量发展干部支撑

绵竹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聚焦“坚持事业为上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求,围绕“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抓好干部这个决定性因素,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聚焦主战场历练干部。战场是最好的练兵场,聚集“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主战场,选派32名科级干部到酒类发展、招商引资、经信金融等部门、单位,统筹150余名干部到经济前沿攻坚克难,动员80名年轻干部、38名专家人才参与项目推进,充分发挥干部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保障作用,让干部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实干实战中练就铁肩膀、真本事,加快干部成长。注重递进式培养干部。“急火煮不出好饭”,坚持递进式培养干部,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青苗工程”“星耀工程”,推荐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省直重要经济部门顶岗锻炼,选派17名干部到发改、信访等部门挂职锻炼,下派27名产业助理到园区服务企业,通过“上挂锻炼、下派磨炼、交流历练”,把年轻干部放到关键吃劲岗位去磨炼,让年轻干部接几回“烫手山芋”,增长领导才干、丰富实践经验、厚积治理智慧。突出“奖优罚劣”激励干部。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制定崇尚实干、引领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机制,打破论资排辈,提拔重用干部96人,选用35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19人,解决异地分居干部配偶随迁、子女入学等问题50余个,晋升职级178人,树立起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建立“不争先进即后进、不争上游即下游”的罚劣机制,针对个别干部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的问题,坚决予以调整,让敢于担当的干部有奔头、慵懒的干部没市场。(中共绵竹市委组织部 黄超)

德阳市罗江区
联合约谈“一把手”   促干部担当作为

今年以来,德阳市罗江区紧盯区委区政府重点目标任务,聚焦关键少数,建立组织部部长、纪委书记联合约谈制度,激励干部紧跟大局、狠抓执行、全面争先。聚焦“和谁谈”,突出约谈对象“准”。通过集体测评、谈话了解、多方甄别等方式,综合分析研判,精准确定约谈对象。集体“评”。开展全区“一把手”综合测评,由区领导、各镇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现场打分,将倒数排名10%的干部纳入谈话范围。深入“研”。全覆盖开展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了解干部履职尽责情况,识别查找干部群众评价不高的干部。多方“辨”。发挥巡察、审计、人大等监督合力,及时发现在落实政治责任、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干部。制定定量标准,将重点任务指标评比中“落后”的“一把手”作为约谈对象。聚焦“谈什么”,突出约谈内容“深”。采取“攻心式”谈话方式,引导干部向组织说出心里话,切实查找问题、明晰责任、打消顾虑。找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引导约谈对象从政治、思想、纪律等方面深刻反思问题、剖析问题根源。明职责。聚焦市委“执行力提升年”,结合全区“四大战略”,要求约谈对象从岗位实际出发,谈工作思路和下一步措施,引导干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践廉于行。听诉求。注重听取干部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聚焦“如何用”,突出约谈成效“实”。加强跟踪问效,落实整改措施,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惩戒,引导干部担当作为。全面“改”。对约谈中查找出的问题逐一研判,督促谈话对象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加强督查检查。优者“奖”。对按时保质完成重点目标任务的“一把手”进行嘉奖或记功,鲜明实干比拼导向。庸者“下”。对作风不实、能力不足的干部,采取调整岗位、降低职级、免职等方式进行处理,激励干部加压奋进。(中共德阳市罗江区委组织部 杨雪玲)

(责编/黄薇)
编辑:易贝羽
主办单位: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70号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9601号-3  © 1958-20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版权所有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川)字第02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5112019002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99号